李遠哲《返鄉記》3:主持中研院第一件事─跟總統要錢

2024-01-20 05:50

? 人氣

那時候我跟楊振寧有些接觸,尤其是天安門廣場事件之後,很多華人寫信建議中國政府要怎麼樣做。很有趣的是,學界裡面簽字的話,一定要留一張是給楊振寧簽的,聽說楊振寧看到李政道或者是丁肇中(1936-),或是別人簽在他前面,他就不會簽的,他一定要第一個簽,所以他們都會留著一個位子,給楊振寧第一個簽。李政道跟台灣的關係比較疏遠,因為他不願意跟楊振寧同時出現在一起,所以楊振寧決定來,他就不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得諾貝爾獎回來之後,大家有點轟動。所以要我回來領導學術工作,我並不意外。但是那個時候,另外兩位被提名的院長候選人錢煦與余英時(1930-2021)都是學術界很有成就的人,在評議會選舉時,我並不曉得自己是大家矚意的人選。

另外一件相關的事情是,以前張昭鼎還在的時候,因為他哥哥張宗鼎跟李登輝(1923-2020)總統都是學經濟,彼此認識,所以張昭鼎跟李總統相當接近。李總統曾經跟張昭鼎說,要趕快叫李遠哲回來領導台灣的學術工作。我還在台灣讀書時,想過去德國留學,在大四的時候,組織了一個德文學習的小團隊,請天主教的神父來教德語會話,那時候張宗鼎也來參加,所以有點認識。張昭鼎曾經問過我說,李總統要我早一點回來領導台灣的學術工作,我說,「領導學術工作是什麼意思?」張昭鼎就說,「也許希望你當台大校長」,曾經提過這個事。

1991年李登輝宣布動員戡亂時期於5月1日終止(總統府∕維基百科)
1991年李登輝宣布動員戡亂時期於5月1日終止(總統府∕維基百科)

被選為中央研究院院長之後,那個時候,我對中央研究院的情況有一定認識。當時,像化學研究所,連淡江也比不上,物理所也是,都是非常不好。但是,從原分所設立的過程裡面,我有相當的把握,就是中央研究院跟一般的大學不一樣,它是直屬總統府,應該可以打開風氣之先。像分生所的成立,國內沒有什麼叫做分子生物學,是中央研究院開始的,以前統計所也是中央研究院開始的。所以我認為中央研究院可以打開風氣之先,如果要帶領學術指導工作的話,我覺得中央研究院可能比較有發揮的餘地。這是原分所設在中央研究院,而沒有設在台大的一個原因,那時候覺得中央研究院比較有可塑性。

我回來之前,李總統沒有特別跟我聯繫,後來我聽說,評議會投票通過,總統馬上就接受了,要我當中央研究院的院長。接任時,跟李總統的討論倒是很有趣的,我到總統府跟李總統說,「你要我回來當中央研究院的院長,一月十五號開始,但是明年度的預算已經編了,沒有足夠的錢,我沒有發揮的空間,需要更多的經費。」我就談到生物技術。生命科學發展得很快,將來會影響到整個人類的健康,也會影響到生物技術在社會經濟上的發展,李總統說,「遠哲,中央研究院只主管學術,你不要擔心經濟發展的問題。」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