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蔡英文祭出了「以小博大」的新鎖國政策

2015-05-20 06:30

? 人氣

「小草經濟」奇蹟 再也經不起新型態新挑戰

相信蔡英文團隊之所以會有這種採取「以小博大」國家產業經濟戰略思維之因緣發想,應該是得自於1960-70年代早期臺灣,當時憑藉著以中小企業投資營運為主體的經濟模式,竟然就可以締造舉世眩眼的「臺灣奇蹟」,而且是國內經濟規模以及國民所得水準,都可以有效跟進倍增的「小草經濟」奇蹟。(也就是這種中小企業經濟,是一種不管大小環境如何重壓深埋,終能春風吹又生的「不死經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這種立基於「過去式」國內外情境條件之下的「以小博大經濟傳奇」,事實上到了廿一世紀全球化自由開放知識經濟時代,曾經輝煌的「小草經濟」奇蹟,根本再也經不起當今一切強調「沒有高度政府翼護保障」的自由開放、國際化及全球化、強勁規模經濟及範疇經濟競爭,所引申出來的任何型態之挑戰。

就現在臺灣本身的現實情境已然是,自從進入1980年代解嚴、解除經濟金融管制的自由化經濟社會階段,所有國內中小企業經濟,已經不得不要完全退縮到必須變成為大型規模廠商企業的「衛星廠商」、「周邊支援性作業廠商」,乃至於擔當「後勤服務備援單位」方式,否則根本難以存活之地步;在1960年代之前,中小企業的外貿貢獻度曾經高逾85%,但在今日的現實是,祇剩下11%不到,在全國製造業GDP產值貢獻度,也已降至15%不到,祇有就業雇用比例,猶還可以繼續維繫「往昔雄風」,其在先進社會中小企業「創新貢獻度超過80%」的榮光,在臺灣,卻連10%之起碼比率,都還達不到,也就是說,在臺灣現實骨幹產業經濟的知識進步及創新突破,還是必須完全仰賴「財團化的」大規模經營企業廠商,特別是面對全球化創新大競爭挑戰,中小企業經濟猶然是無能為力的。

日韓中小企業經濟化都挫敗的殘酷證驗

固然,早在1980年代,近鄰大國的日本與南韓,都深感於財閥經濟或派閥經濟對政府掌控管理的威脅與挑戰之苦,以致頗以為臺灣式的中小企業廠商經濟表現之可貴,又能有效支撐經濟成長發展,貢獻於國民財富之普及分配,以致有意向臺灣取經學習;但最終,卻以情境不同、體質不合、不利全球競爭力,而放棄。

就以1990年代以前,經濟績效表現一直遠落於臺灣之後的南韓為例,早在金大中大統領掌政時期,就曾經想要從根本體制追摹學習「臺灣奇蹟」的中小企業主軸經濟戰略模式,用以打破長期「財閥經濟」壟斷,也希望為其遲滯經濟社會,注入高彈性新活力;這種願景思維,一直到朴槿惠競逐大總領大位之前,都依然一直祇是歷任南韓總統所無法作到,並且真正落實體現的「夢幻政策臆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