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蔡英文祭出了「以小博大」的新鎖國政策

2015-05-20 06:30

? 人氣

第三是,將國家政經發展政策權責重心,透過財政劃分法等之改造方式,使能由中央直接大幅下放到地方政府;(社會的最大疑慮是,這豈非是就此養大了臺灣更加失控且令人懼怖的「諸侯政治」與「諸侯經濟」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四是,提前實現「無核家園」;讓綠色及再生能源完全擔綱,全面供應民生、商業及所有產業經濟之使用。(當然,一旦前三大項經社願景既經實現,臺灣電力需求減半的「理想」,應該也可以成真,「無核家園」就不會再是夢幻空想了)。

不支持財團化的大規模營運製造業

從蔡英文這一極其重大的國家經濟發展戰略願景揭示中,事實已明白且強烈地宣達了,這個社會一旦在2016年轉移為民進黨再度執政,中央政府國政綱領必定會揚棄,自從1970年代以來臺灣經濟社會所秉持的「從農業經濟轉型輕工業經濟」、「從加工出口經濟轉型重化工業製造業經濟」、「從傳統製造業經濟轉型高科技產業經濟」、「從代工經濟轉型知識創新經濟」,發展到今天,強化大型化、積極國際化全球化,以及強調資本密集化、智慧財產密集化之國家產業政策(NIP),也就是我國整體前瞻國家經濟發展路線之所繫,都必然要予以全盤放棄了。

而近十年來,越來越形普遍,且被激進社會民粹所極力詈罵聲討的「財團經濟」、「獨佔經濟」、「壟斷經濟」、「巨型企業經濟」,以至「財團化的」大型製造業、大規模商業服務業、大範疇聯網經營模式產業,也必定不會在蔡英文一旦當選總統後,再繼續獲致新當局的尊重與支持;未來蔡英文政權,必將獨尊中小型組織、微型企業架構、弱勢個體組合之投資營運型態產業經濟。

讓臺灣返祖美好舊時光的「零碎經濟」年代

從制度經濟學角度來界說,蔡英文主張的「以小博大」國家產業經濟戰略構想,就是要讓未來臺灣經濟社會前景,回過頭去返祖到1950年代的從前,臺灣小農小商小廠的「美好舊時光」零碎經濟(good-old-days fragmented piecemeal economy)時代。這種國政策略大轉向「零碎經濟」體系的國家戰略新抉擇,勢必就是根本要悖棄了既已在臺灣成熟社會成形的,制度化產業經濟、系統系列化產業經濟、組合團塊化產業經濟,更遑論要在全球市場上與人區域整合「打群架」作拚搏了。

從蔡英文積極強調「內政高於兩岸」「內部重於對外」的基本主政理念下,其實也真的「祇有在這種零碎經濟社會」,弱勢、貧窮才可以得到最大照顧與發揮,也祇有在這種「零碎經濟」體制之下,才更能「公平正義」地達到城鄉部落的各個角落就業機會,得以均等普及,不會有弱肉強食的經濟強權之掠奪壟斷與剝削,也才能真正實現全國一致化的「貧富所得落差極小化」小確幸舊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