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2024總統大選之人定勝天?

2024-01-05 05:30

? 人氣

總統候選人侯友宜(顏麟宇攝)、賴清德(陳昱凱攝)、柯文哲(柯承惠攝)

總統候選人侯友宜(顏麟宇攝)、賴清德(陳昱凱攝)、柯文哲(柯承惠攝)

總統大選「三腳督」的態勢確定後,各政黨候選人使出渾身解術爭取選票、積極演講為選舉增添不少話題,然而,有別以往選戰,今年的選舉或將成為中華民國民選總統制以來較為拉鋸的三腳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以往藍綠(國民黨和民進黨)的勝選方程式為爭取較多的中間選民支持,然這次白色力量的崛起(民眾黨)將極大化地鞏固中間勢力,傳統的選戰模式和政治版圖亦可能於此次後鬆動。

長期勤於內政關懷選民的中華民國政府,不管於何政黨,皆提出照料民生福祉之政見。「差異性」仍是凸顯之關鍵,或許左右這場大選的成敗仍得回到「對外關係」及「意識形態」的強烈碰撞。

一、耀眼新藍天:重現馬政府榮光

「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看似崇高,卻實際成為兩岸政治協商的基礎,2015年於新加坡舉辦的「馬習會」更是兩岸分治66年以來首次最高領導人的會晤。「不統、不獨、不武」,國民黨的支持者於馬政府執政後看見之「曙光」,亦為此次選舉國民黨所推崇之「榮光」。「中共政權必須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以兩岸互等互惠的方式進行協商」,並將國關領域中的「新自由主義」套入兩岸關係,「大膽西進、勇於合作」。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以此論點提出「中華民國憲法為兩岸護國神山、『不做大國棋子』説」。

馬政府時期開放「兩岸三通」(通郵、通商、通航)、簽訂「23項協議」更以觀察員或正式會員國身份參與三項國際組織(國際衛生、國際刑警和國際民航組織),不損國格且僅斷一邦交國,然兩岸關係過於「扈從」亦使當時多數台灣人民反彈。1978年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實力差為1:1,直至今日為1:23,「差距越大越失去平等對談的底氣」,但同時「越是落後越是要談,否則未來只會更難談」,同為兩岸差距的事實,亦有不同之價值觀。

國民黨歷史包袱過於沈重,馬政府曾被批為「中華民國史上最為親共政府」,再現馬政府治理路線的國民黨必須思考「程度為何」。「羊毛出在羊身上、解鈴還須繫鈴人」,歷史宿命終將伴隨國民黨的選情,「血濃於水的同仇敵愾」是否還能深得人心?還需國民黨審慎之。

二、自由民主觀:凝聚台人共同體

「九二共識的一中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中共統戰的工具」。比起國民黨的「和中及親中」路線,民進黨將「新自由主義」套於西岸,與美國多次交流,亦透過「民主體系政營」使台灣頻頻出現於國際媒體上,體現出「制度下的好人緣」。「不要懷疑中國共產黨想併吞台灣的決心」,國際是否進入「新冷戰」體系眾說紛紜,然而,「兩極」體系上的「自保」確實須思考位於何極。以此論點,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指,「不畏強權、不走回頭路更不該有『疑美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