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奎博觀點:大貓熊交流不應因政治而非黑即白

2023-10-02 07:00

? 人氣

美國將陸續送回大貓熊。圖為台北動物園的大貓熊「圓寶」。(北市府)

美國將陸續送回大貓熊。圖為台北動物園的大貓熊「圓寶」。(北市府)

美國與中國大陸關係的緊張,已經影響到動物園間的保育動物交流合作,亦即美國各動物園的大貓熊(中國大陸稱大熊貓),將因政治因素而一一返回中國大陸了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大貓熊產地僅在中國大陸,所以對中共當局而言,大貓熊交流是一家「獨門生意」,他國無法取代。美國目前有的大貓熊(包括在美國產下的後代),都是經過合約向中國大陸有償借來的。

美國華府的國家動物園在1972年迎接全美第一對大貓熊興興和玲玲,那是時任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破冰訪問北京後所收到的禮物,但在今(2023)年底,國家動物園將在約滿後歸還所有的3隻大貓熊。在這之前的半年左右,田納西孟菲斯動物園已將大貓熊歸還中國大陸,而喬治亞亞特蘭大動物園則預計在明年把大貓熊送返中國大陸。換言之,預計到了2024年,全美國的動物園將不見大貓熊的身影。

到底這跟當前非黑即白的美陸關係緊張有多少關聯?當然不應排除這方面的因素,但整件事情或許沒那麼「單純」。除了受大環境影響的「熊貓外交」,還有好些因素也可能導致大貓熊漸次從美國被送回。

首先,可能是與大貓熊的高昂租金有關。中共當局與美國相關動物園的契約金是每年100萬美元,對於近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的美國動物園而言,這是一筆可觀的開銷。

其次,與前條相關,因為動物園收入減少,而大貓熊的細緻照養(例如新鮮竹桿、竹筍、水果以及水電費)、科學化醫療專業技術等等又是一筆可觀的開銷,可能導致動物園經費受到更明顯的排擠。

2023年5月3日,北京動物園裡的大貓熊。(美聯社)
圖為北京動物園裡的大貓熊。(美聯社)

第三,保育大貓熊的任務已不再無比急迫。美國動物園與中國大陸方面的大貓熊交流計畫,目的之一是協助瀕臨絕種的大貓熊復育,經過各方幾十年的努力,目前圈養的大貓熊已逾550隻,野生的約1400隻,瀕危風險已不若以往的高(但仍有生存威脅),亦即急迫性已略有下降。

或因如此,之前將大貓熊送返中國大陸的美國動物園曾表示,美陸關係緊張不至於影響動物園的決定。

走筆至此,不禁令人想到,臺北市立動物園的大貓熊家族中,2008年抵臺的團團(公)因腦瘤病逝,剩下一同抵臺的19歲圓圓(母),以及10歲圓仔、3歲圓寶等2個「女兒」,可謂「一門英雌」。

飼育的大貓熊均壽約20至30歲,最適合繁殖的年紀則約在6至18歲,所以圓仔到了適婚年齡,卻苦無對象。從復育的角度觀之,圓圓一家的「三代同堂」,還少了一隻雄性大貓熊,而北市動物園已表示,目前的能量可再接納一隻。

動物交流、保育本來就不應被政治因素所切割,因為動物不屬於特定人種或族群,而是屬於全世界的。大貓熊不僅為舉世關注的稀有生物,還串起兩岸貓熊迷及主張生物復育人士的共同期盼。雖然兩岸關係持續低迷,仍希望大貓熊的交流盡可能地超脫那種非黑即白的政治羈絆,著眼於當下「三代同堂」復育合作的生態理念,不再走回頭路。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學系副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