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濤觀點:美中關係在互不想讓的對抗中沒有光明前途

2023-09-08 07:10

? 人氣

在不同規則和價值的大國之間的地緣政治角逐中,只有清晰明確的策略才能有效地達到其目標:要么不怕失去重大經濟利益而採取全面對抗策略,要么放下意識形態衝突和相互之間的各種差異而尋求「和而不同」的共生機會。那種腳踏兩隻船、既要面子又要裡子的投機策略是不會見效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事實上,從目前中美之間劍拔弩張、互不相讓的態勢來看,美國以對抗為主要特徵的對華戰略使美中雙方的基本合作與溝通已經「寸步難行」。

儘管在相互「競爭」的對手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溝通與合作」空間,但這至少得滿足一個前提條件,即:競爭雙方必須在同一規則和秩序下「公平」競爭,且不能把對方視為敵手和致命的危險。時下,美國要求中國按照華盛頓的規則和秩序與西方打交道,但中國則不願隨著美國的指揮棒轉,而是要按另一套規則和秩序與美國競爭。在兩種不同秩序共存的景況下,美中不可能有共同或相似的行為方式,也就不可能擺脫對抗的局面。世界歷史也沒有給出類似的範例。冷戰時期美蘇兩強互不退讓、爭鋒相對的格局就是一個明證。

拿近年來中美關係的現狀來說,美國自川普總統任期時對中國發起貿易戰並將中國視為最危險對手以來,中國就沒有認真地與美國合作過。特別是在拜登政府推行其上述「既對抗又合作」的策略以來,北京幾乎拒絕在所有領域與美國認真地合作。

不僅如此,華盛頓要求與北京的高層對話也沒有得到應有或積極的回應。其原因很明顯:美國在貿易、科技、金融和軍事等領域對中國施行的全面制裁與打壓,並將中國視為美國最危險的對手,讓北京無法與華盛頓保持合作與正常溝通的關係。正如北京所抱怨的,中國不可能接受美國一邊大肆圍堵打壓中國、一邊要求建立「護欄」避免衝突的「說一套、做一套」的做法。

合作就不能對抗,對抗就無法合作。這是中美關係目前針鋒相對、劍拔弩張、無法正常溝通的現實寫照。

在北京看來,美國對中國採取的遏制戰略實質上只是一種「惡性競爭」,一種直球式的「對抗」策略,很少有合作共贏的意願與空間。這種對抗模式如果不改變,美中之間勢必發生嚴重的衝突,甚至爆發戰爭,如在台海、南海等區域。

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就認為,當前美中關係的危險程度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列強之間互不退讓的走勢很相似。中美之間的對抗可能最終會通過一場戰爭來解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基辛格警告稱,中美已走上相互衝突的道路,兩國之間可能爆發核戰爭。 「台灣的衝突可能會以任何人都無法控制的方式升級」。基辛格强调,中美必须改变目前的关系轨迹,兩國正「站在懸崖邊上」(the top of a precipice),雙方都應該從對峙中後退一步。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