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比起美國主導的聯合國議題,更應確保在國際社會的臺灣主體性

2023-08-17 05:30

? 人氣

至少在兩任蔡英文政權,所謂的「臺灣文化」,並未脫離美國的中國通的期待:用於思想武裝臺灣人上戰場,或作為模擬中國的替代品,或用於象徵「民主中國」,而非確立在國際社會中臺灣文化的主體性。蔡英文政權的考量,主要是臺灣相對有求於美國的關係,以及優先爭取經貿協議的目標,所以希望民眾不要有過度的反美情緒。筆者完全認同這個考量合理,但要求民眾不應疑美,則確實非常過分,因為特別是川普政權以後,全世界民主政權也都在懷疑美國衰退,連拜登自己都在就職演說中承認。就算賴清德日語是最近才開始學,若仔細閱讀麥可.葛林的『安倍晉三大戰略』,就會知道疑美在日本還真的是傳統外交理論的一環。從不「反美」到不「疑美」,這種過分的要求,等同任由臺灣主體性,在華府的意識形態前毫不設防:華府並未放棄對其自身內部中國通的支持,由中國通兼任的臺灣專家,也絕不讓北京的利益,高過於東京、首爾或臺北的利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30808-總統蔡英文8日出席「『凱達格蘭論壇-2023印太安全對話』開幕式」。(陳昱凱攝)
總統蔡英文政權的考量,主要是臺灣相對有求於美國的關係,以及優先爭取經貿協議的目標,所以希望民眾不要有過度的反美情緒。(資料照,陳昱凱攝)

過去獨派批評,沒有第七艦隊,蔣介石的政權會立即垮臺;現在即使美國派七個航母艦隊來臺,也不一定能取得勝利。美國人對於臺灣的要求發生了歷史未曾存在的質變:過去美國人的角色是扮演聖誕老公公,塞紅包要臺灣人在中國面前當乖小孩,現在則是扮演啦啦隊,準備從臺灣人當中借兵保衛臺灣,答應塞給臺灣人真槍實彈,並簽給臺灣人棺材本;順帶一提,為了避免美、日、中直接對打,即使美日同盟參戰,戰場必須限定在臺灣。追根究柢,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防務會落到如此窘境,原因還得歸咎於貪求中國市場的接觸與擴大政策,至於解放軍藉由中國市場要脅,取得發展侵略武力的資金、人員與技術。美國既不冷凍接觸與擴大政策的始作俑者,也不修正對臺戰略模糊(但卻要求我們對中戰略清晰),臺灣人當然有理由對美國感覺懷疑,臺灣人被捲入美中的戰爭有何利益。

結果,泛綠內部親美派過度焦慮,把打擊「疑美論」列為資訊戰的重點:這下可好,舉國皆知,疑美不是感覺,而是科學理論,民主同盟就能進口現成的。隨後阿富汗淪陷與烏克蘭戰爭,受到疑美論拖累,自衛隊協防臺灣論便由於「不明動力」發酵,使日本學者必須澄清,日本不是迷你美國。還是孫曉雅比較睿智,表態:可以疑美,但要健康。筆者相當肯定蔡英文本人的領袖氣質,但疑美論的發酵,代表其政府於意識形態層面保護外國立場的技術不成熟,導致在資訊戰選錯了防衛據點。事後關於日本防衛政策的假消息能在臺灣發酵,更顯示學日語在臺灣即使是全民運動,也只用來支持無戰略意義的歷史認同和次文化,而非提升公眾對日本外交政策的認識;又可能是被選譯的相關書籍或資訊立場偏頗,導致民眾過高評價日本援助臺灣的行動。問題的癥結也很簡單:臺灣並沒有以臺灣主體性,歸納全球戰略的經驗,所以對於局勢只能各自亂猜、隨意懷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