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志克觀點:尋求臺北共識

2023-07-14 07:10

? 人氣

作者指出,中美臺之間詭譎多變的動態利害關係,大大增加台海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圖為愛國者飛彈。(示意圖,取自軍聞社)

作者指出,中美臺之間詭譎多變的動態利害關係,大大增加台海發生戰爭的可能性,圖為愛國者飛彈。(示意圖,取自軍聞社)

近十年來,中國大陸逐漸意識到,自己離「統一臺灣」的核心目標實際上越來越遠;在此同時,美國也利用臺灣政府將兩岸問題國際化的緩獨戰略,把臺灣變成它阻止中國大陸挑戰其單極霸權地位的重要棋子之一。這些因素之間錯綜複雜的交互作用,以及由此產出中美臺之間詭譎多變的動態利害關係,大大地增加了臺海發生戰爭的可能性,這也是為什麼《經濟學人》會宣稱臺灣為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臺海戰爭真的發生,損失最大的必然是目前居住在臺灣的民眾,俄烏戰爭中數以千百萬計烏克蘭人的傷亡和難民潮就是證明。然而,弔詭的是,絕大多數的臺灣人民,從當家的政府到一般大眾,對於這場戰爭是否應該發動以及如何、何時啟動,似乎沒有任何當事人應享的發言權。因為大家普遍認為臺灣的命運大底上就是由美國與中國大陸共同決定。但是,這樣的命運枷鎖是否真的就無可避免嗎?

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的台海兵推部署圖。(翻攝CNAS官網)
台灣人民普遍認為台灣的命運大底上是由美國與中國大陸共同決定,圖為華府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的台海兵推部署圖。(翻攝CNAS官網)

中美對臺灣的命運之所以能有如此壓倒性影響的根本原因在於,臺灣因內部認同分裂,無法凝聚出清楚指明未來方向、對外口徑一致的聲音,並表現出緊緊將自己命運掌握於手中的強大意志。結果是,列強大多對臺灣口頭表達同情,但事實上並不尊重,緊要關頭時是否會雙手一攤、臨難分飛,可能性不低。因此,臺灣目前所面臨的最大危險,與其說是源於國際衝突的波及或超級大國的操弄,不如說是因為臺灣島內政治勢力的分岐裂解,讓它無法集中力量組成具強篤中心思想的涉外戰線,堅持底線、寸土不讓地與中美周旋。

那麼,臺灣主要政黨有可能就中國大陸應對策略達成共識(這裡暫稱為「臺北共識」)嗎?若然,該怎麼做?

在臺灣,關於兩岸關係的處理主要有兩大派別。他們有共同的最終目標,即維護臺灣現有的民主生活方式,但對中國大陸的未來演變和行為模式卻做了截然不同的假設。綠派認為,在中國共產黨(CCP)的統治下,(1)中國大陸不可能發展出類西方式的自由民主政體,特別是在習近平的領導下;(2)中國大陸政府即便對正式協議都有可能片面撕毀,強行通過香港國家安全法就是明證。在此背景下,綠派拒絕承認「一個中國」原則,一心將臺灣建立成獨立於中國大陸之外的國家。由於蔡英文政府自2016年當選以來一直拒絕接受「九二共識」,中國大陸從此切斷了兩岸之間的所有官方關係,包括解決衝突與和平談判的聯絡渠道。因此,在中國大陸絕不放棄統一臺灣的國策下,綠派保衛臺灣民主生活方式的僅存戰略就是拉攏借用美國力量以對中國大陸的可能入侵進行永無止盡的軍事嚇阻和對抗。可惜的是,就兩岸甚至中美軍力的未來消長而言,時間並非站在臺灣這一邊。

藍派則因基於對中國文化根源的珍惜和中華民國憲法的堅持,願意接受「一個中國」的原則,及一中各表的「九二共識」。儘管這樣的立場大大降低了中國大陸發動武力統一引發戰爭的風險,並為和平統一談判打開了大門,但對此談判過程中最關鍵的問題,藍派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令人滿意的答案:因為美國基於地緣政治考量可能反對臺灣與中國大陸統一,那麼在沒有美國加持的情況下,臺灣如何能夠能談出一個統一協議,對現有民主生活方式的保障比1997年香港在英國人幫助下所獲得的保障更強而有力呢?

解放軍新疆軍區某師在喀喇崑崙高原腹地演訓,進行反坦克火箭實彈射擊。(中國軍網)
作者表示,中國大陸不可能發展出自由民主政體,而美國基於地緣政治考量可能反對兩岸統一(示意圖,取自中國軍網)

藍派的基本假設是中國大陸家長式的政治制度會逐漸傾向新加坡制,再進而演化成類似臺灣1980年代的樣態。對於藍派而言,最佳的和統方案是一個逐步漸進的統一時程:當中國大陸某些地區(例如上海、深圳或香港)的民主程度進化到與臺灣相似的水平時,兩岸才正式統一。在這樣的設計下,這些示範地區充當維護臺灣民主生活方式的緩衝區。假設中國大陸經濟持續發展,即使仍舊實施一黨制,就其社會民主化的進展來說,時間應該是站在臺灣這一邊。但是,如果這個假設最終不成立,那該如何?

從上述分析來看,當前兩派所提出的策略都沒有明顯地勝過另一方。因此,應對中國大陸的最佳策略很可能是結合了兩者精華的混合方案。然而,臺灣各主要政黨因忙於政治對抗和選舉競爭,而忽視了眼前最最當務之急:如何在中國大陸威脅下維護臺灣的和平與民主生活,以及解決此當務之急最重要的手段—儘快產出有全臺灣人民支持的策略方案。從選舉的角度考量,臺灣的主要政黨當下不太可能立馬拋開各自既有的路線,花費時間與精力去探討出所有政黨都能接受、對臺灣最有利的應對中國大陸的策略。然而,這正是當前最需要儘快完成的工作,怎麼辦?

為了跳脫這種困境,臺灣政黨應將利益暫時放下,先承諾願以學術探討的精神,從客觀事實與理性假設研究出最能保護臺灣民主生活方式的應對中國大陸的策略。繼而,學術上具有公信力和政治立場中立的機構,如臺灣大學或中央研究院,應該站出來,召開一場為期3到5天的研討會,聚集各大政黨智庫與臺灣學術界最優秀的人才,專業素養涵蓋地緣政治動態、國際關係、全球經濟演變、中共思維、談判策略和軍力投射規劃,並運用兵棋推演的方法論來列舉、探索、演繹和除錯所有可能的策略。如果第一次研討會沒能產出共識方案,就接著舉辦第二次研討會、第三次研討會等依此類推,直到成功產出能取得所有政黨支持的共識策略為止。

然而以此方式得出的共識策略與政黨的當下選舉利益可能不一致,所以短期內該政黨不見得會立即將該策略整合進政綱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所有主要政黨都應會將其列入政綱,因為他們都衷心相信,只有所有政黨都支持的共識策略才有足夠分量保護臺灣的現有民主生活方式。

臺灣過去因未能體會到擁有全民支持的應對中國大陸策略對掌握自己的命運至關重要,所以浪費了太多時間為了一己的政治利益各持己見、相互擷抗。有鑑於中美衝突迫在眉睫且日益升級,臺灣主要政黨應捐棄成見,就最能維護臺灣的和平與民主生活方式的應對中國大陸策略集思廣益,儘早達成共識!

*作者為清大資工系合聘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