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親俄新策略 金正恩訪莫斯科擺脫孤立

2015-05-03 16:55

? 人氣

朝鮮太陽節。(圖:新華社)

朝鮮太陽節。(圖:新華社)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獲邀訪問俄羅斯,出席五月九日在莫斯科舉行的勝利日閱兵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七十週年紀念活動,這是金正恩上台三年半以來的首次出訪。金正恩選擇俄羅斯為首訪之地,而不是中國,顯示朝鮮的親俄新策略。近半年來,朝鮮的全方位外交四面出擊,既想擺脫外交孤立,對美國韓國施壓,也是擔憂經濟難再撐下去,以緩解制裁窘境。朝俄關係步入「蜜月期」,與中朝關係形成對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東北亞外交風雲變幻。朝鮮(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新政三年半,變化不少,招數不斷,但他出國訪問首選國行蹤始終成謎:印尼萬隆會議紀念活動?中國見總書記習近平?俄羅斯見總統普京?近日終於傳出消息,俄羅斯已邀請金正恩出席五月九日在莫斯科舉行的勝利日閱兵,即衛國戰爭勝利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七十週年紀念活動。據俄羅斯稱:金正恩已接受邀請。如果成行,這便是金正恩自繼位以來的首次外訪,儘管朝鮮官方尚未予以證實,但朝鮮高級官員密集而連續訪問俄羅斯,已預示金正恩執政三年多來首次出訪選定莫斯科。亞洲週刊從特殊渠道獲悉,朝鮮和俄羅斯政府間工作委員會的會議,將於四月二十七日在平壤舉行。兩國高級官員正加緊為金正恩五月訪俄部署準備。

四月十三日,朝鮮人民武力部部長玄永哲大將和內閣副總理盧斗哲分別率領代表團啟程訪問俄羅斯。盧斗哲十四日出席「俄羅斯——朝鮮友好年」開幕啟動儀式。玄永哲十六日至十七日參加莫斯科國際安全會議,自二零一二年起,國際安全會議每年舉辦。玄永哲被認為深得金正恩的信任,於去年中接替張正男擔任朝鮮人民武力部部長一職。外界普遍認為,這是為金正恩訪俄打前站。除玄永哲、盧斗哲外,近期出訪俄羅斯的朝鮮高官還包括朝鮮外務省副相宮石雄。由朝鮮對外經濟相李龍男率領的朝鮮政府經濟代表團,曾於二月底訪俄羅斯。

近半年來,朝鮮的全方位外交四面出擊,諸如聯合國外交、政黨外交、體育外交、文化外交、周邊外交,多點開花,與外界互動頻繁,這在金正恩父親金正日時代相當罕見,在金正恩執政的最初一兩年也不多見。朝鮮這股外交風既想擺脫外交孤立,對美國韓國施壓,也是擔憂經濟難再撐下去,以緩解制裁窘境。朝鮮已由原來透過與國際社會的外交周旋而為發展核武贏得時間,轉向以頻繁外交活動打破被孤立的外交局面,最本質的原因無疑是希望國際社會習慣和一個「擁核」的朝鮮打交道。在這股外交風潮中,朝俄關係在這一年多來持續升溫顯而易見,朝俄關係步入「蜜月期」。相對而言,中朝關係卻趨冷而略顯詭異。

朝鮮一年一度最重要的節日,四月十五日「太陽節」,已故最高領導人金日成誕辰日。二零一五年,是他誕辰一百零三週年。十二日,星期天,朝鮮人每週一天休息日。上午九時許,亞洲週刊記者乘車去妙香山參觀國際友誼展覽館,路經萬壽台大紀念牌廣場,看見有數千人手持鮮花,有秩序地排著隊,蜿蜒移動著,緩緩步上山崗,向金日成和金正日銅像鞠躬。這是平壤人自發的,一位朝鮮官員事後告訴亞洲週刊,這一天有十多萬民眾到此向領袖致意。

平壤喜慶祥和,市中心十五號夜晚「煙花秀」長十五分鐘,民眾聚集大同江畔、金日成廣場、玉流橋,觀賞煙花,朝鮮中央電視台直播。「太陽節」前後,朝鮮舉辦一系列文體活動,有第四屆四月之春人民藝術節、第二十屆太陽節料理節、電影週、平壤國際馬拉松賽、足球和武術比賽。

今年「太陽節」,平壤街頭很少看到與軍事相關的標語,從公共場所新張貼的政治標語上,也看不出朝鮮是否打算發起「新的軍事威脅」。與往年不同,「金日成花和金正日花展」上,沒有看到運載火箭、導彈的模型或植物造型。本次「太陽節」前,朝鮮半島局勢相當平靜。朝鮮在這個春天,面對世界波詭雲譎,極大地保持著令人意外的克制,降低了以試射導彈等軍事手段回應韓國與美國聯合軍演的力度。當下,朝鮮國內乃至東北亞呈現的祥和氛圍,被認為是為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執政後首次出訪營造氣氛,朝鮮正發起新一波「外交攻勢」。

只是在四月十五日,美國駐韓國大使馬克.利珀特在一場演講中稱,如果朝鮮改善人權狀況並放棄核計劃,這個國家將繁榮發展,改善與美國等國的關係。對此,朝鮮對韓宣傳網站「民族團結網」旋即發出警告說,如果馬克.利珀特繼續對朝鮮指手畫腳,歪曲事實,作出「可笑指責」,他將面臨被韓國人用刀傷臉更嚴重災禍。不久前,利珀特在首爾出席早餐會時遭一名韓國男子持刀襲擊,面部和手臂受傷。他在醫院接受外科手術,面部縫了八十針,左臂接受神經結合手術。

近期朝鮮與美國、韓國間的口舌互鬥,也就是這一兩起。朝鮮一貫主張美韓軍演是導致朝鮮半島緊張局勢升級的根本原因,停止軍演是改善朝韓關係的先決條件。年初,朝鮮一直譴責「關鍵決斷」和「禿鷲」是侵略戰爭演習。朝鮮一月還提議:朝鮮暫停核子試驗,以換取美韓暫停聯合軍演。不過,這項提議遭美韓拒絕。二月二十四日,朝鮮勞動黨中央機關報《勞動新聞》刊載文章說,韓美執意舉行軍演,已「破壞對話和政治解決方案的機會,對美國的軍事反應,就是把戰爭威懾提高至最高級別」。三月二日,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部發言人透過朝中社發表聲明《朝鮮人民軍不會對「關鍵決斷」和「禿鷲」袖手旁觀》,這一聲明譴責韓美聯合軍演是「侵略朝鮮的核戰爭演習」,朝鮮方面將對此予以「無情打擊」。

朝鮮射導彈次數較往年少

其實,朝鮮迎來「太陽節」時,韓美聯合軍演仍在繼續。韓美聯合司令部和韓國軍隊聯合參謀本部三月二日?動「關鍵決斷」和「禿鷲」年度例行聯合演習,「關鍵決斷」約一萬名韓方和八千六百名美軍人員參加,已於三月十三日結束,而「禿鷲」野外機動演習要到四月二十四日才結束,大約二十萬韓方和三千七百名美軍人員參加。作為警告,朝鮮自二零一五年二月以來已作出六七次短程導彈試射。不過,相比往年,朝方的回應已較為「保守」。僅僅在韓美軍演剛開始時,即三月二日清晨,朝鮮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兩枚疑似為飛毛腿導彈的短程彈道導彈,射程約為四百九十公里。二月八日,朝鮮曾向朝鮮半島東部海域發射五枚短程導彈。

四月十五日,平壤女子身穿華麗的民族服裝。大同江畔的主體塔大街上「金日成花金正日花展覽館」,各界民眾排長隊參觀花展,拍照留念。展館前多個貨攤購買冰激淩的人們也排起長隊,朝鮮首都的街頭瀰漫節日氣氛。這一天零時,金正恩與黃炳誓、李永吉等朝鮮人民軍高層參謁平壤錦繡山太陽宮,向已故金日成和金正日致敬。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委員長金永南、內閣總理朴鳳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是日參觀了金日成誕生的萬景台故居。那幾天,朝鮮軍部次帥、人民軍總政治局長黃炳誓成為朝鮮政權「二號人物」而引發世界媒體關注。

最高人民會議是朝鮮最高權力機關。四月九日,朝鮮召開第十三屆最高人民會議第三次會議,會議強調要著重解決人民吃飯問題,並對國防委員會相關人事安排作了調整。四月八日,據朝鮮中央電視台報道慶祝金正日出任國防委員會委員長二十二週年的中央報告大會時,把原任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的黃炳誓稱為「勞動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人民軍總政治局局長」。這一報道證實了黃炳誓取代朝鮮勞動黨書記崔龍海、再次成為朝鮮政權「二號人物」的揣測。二月,朝鮮媒體的報道中曾把黃炳誓的名字排在崔龍海前面;三月九日的朝鮮勞動黨機關報《勞動新聞》在報道中提及崔龍海時,把他從勞動黨政治局常務委員改稱為委員。自從一四年五月以來,黃炳誓、崔龍海兩人的位置,曾一再前後變化。

金正恩體制高層官員的新老交替,始終是韓日當局的關注聚焦點。擔任國家元首角色的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長金永南,八十七歲,在黨內位居第二,一九七八年,金永南進入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成為朝鮮領導人之一。從印尼外交界傳出消息,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長金永南將作為朝方代表,出席定於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四日在雅加達和萬隆舉行的亞非峰會暨萬隆會議六十週年紀念活動。韓國將派分管社會事務的副總理兼教育部長官黃佑呂參加。金永南二零零五年參加萬隆會議五十週年紀念活動時,與時任韓國總理李海瓚會晤,就重?朝韓政府間會談等議題交換意見。今次亞非峰會上,朝韓之間是否有接觸,令人關注。

金永南堪稱朝鮮政壇常青樹,他身材頎長,言談斯文,用詞考究,是一位儒雅的外交領導者。在外交交涉中,能有問有答,贊成時不事張揚,婉拒時不失禮貌,堪稱典範。金永南在國際場合,往往就是代表朝鮮發聲的一位至關重要的人物。北京外交部有高官認為,金永南曾是金正日外交路線的籌謀者,但這位老臣子能對金正恩外交謀略起多大作用,目前還不得而知。

近期,朝鮮外交最大亮點無疑是與俄羅斯成功互動。俄羅斯二零一四年免除了朝鮮一百億美元的債務,佔朝鮮所欠俄羅斯債務的九成。朝鮮簡化了對去朝鮮經商的俄羅斯公司和投資人的簽證手續,烏克蘭危機爆發後,朝鮮表示支持俄羅斯對西方的強硬立場。朝鮮日前已宣布將二零一五年視為「朝俄友誼年」,在平壤、莫斯科等多座城市聯合舉辦一系列文化活動。這是朝俄首次舉辦友好年,此舉被認為是最近一年多來朝俄兩國關係升溫的重要標誌之一。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三月宣布與朝鮮軍隊舉行聯合軍演的計劃。金正恩出訪莫斯科,是對俄朝關係中一系列政治、經濟和軍事領域進展的最終確認。

據韓國政府掌握的情況看,朝鮮二零一四年對俄出口額同比增長三成多,超過一千萬美元。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駐莫斯科貿易館發布的報告說,朝鮮二零一四年出口俄羅斯的貨物價值一千零一十七萬美元,較二零一三年增加三成二。從出口項目看,紡織品比例最高,達四成六,價值四百七十萬美元;其後依次是機械、樂器、電機等。朝鮮去年向俄羅斯出口汽車價值二十五萬美元,是二零一三年的二點三倍。不過,朝俄雙邊貿易總額二零一四年同比下降一成一,緣由是朝鮮從俄羅斯進口額減少百分之十四點九。朝鮮從俄羅斯進口最多的是原油,二零一四年佔比為百分之四十一點七,但進口額減少百分之七點九。汽車和糧食進口額二零一四年都大增,汽車同比大增七成七,糧食進口更是增長近百倍。

中俄朝關係微妙變化

當下,俄羅斯與朝鮮的關係進展日益引人注目,而夾在其中的中國在朝俄的頻繁互動當中頗顯尷尬。金正恩出訪俄羅斯,既體現俄羅斯正積極轉向東方,朝鮮領導人首次外訪選擇俄羅斯而不是中國,意味著亞太局勢正在順俄羅斯心意而改變。近幾年來,平壤與北京的密切關係,已因中國在朝鮮核問題上的反對態度而遭打擊。中朝之間日漸擴大的裂痕,給了俄羅斯增強其在亞洲的戰略存在的機會。

其實,朝俄源遠流長的外交關係史足以與中朝關係相匹敵。金日成曾參加蘇聯軍隊。冷戰期間,蘇聯是朝鮮最主要的資助者,晚年金正日仍不時造訪莫斯科,他最後一次訪問莫斯科是二零一一年,他去世之前幾個月。二零一二年,俄羅斯同意免除朝鮮九成蘇聯時期債務,並再次對兩國之間的能源、健康和教育項目大量投資。二零一四年,雙邊經濟合作進一步加深,俄羅斯同意在未來二十年內參與重建朝鮮鐵路系統,並修建通往朝鮮的天然氣管道。

在平壤,朝鮮官方接待方與亞洲週刊記者溝通有關中朝關係話題時,多次詢問類似問題:二零一四年七月,習近平訪問韓國,以往中共領導人上台後出訪,往往最先選擇訪問朝鮮,為什麼習近平沒這麼做?為什麼朝中關係會趨冷而出現倒退?中國是朝鮮兄弟,為什麼也要與西方世界沆瀣一氣,要求我們棄核,中國當年不也是獨立自主對抗西方世界,發展核武器的嗎?中國駐朝大使換人,為什麼突然派遣李進軍與劉洪才對調?

三月,上世紀八十年代曾擔任過鄧小平翻譯的中聯部副部長李進軍和中國駐朝大使劉洪才對調任職。值得一提的是,劉洪才、李進軍兩位年齡僅相差一歲的外交系統部級官員,今次職務對調之後,中國駐朝鮮大使人選自二零一零年開始從中聯部副部長中選調的慣例也得以延續。與中國駐美等國大使一樣,在東北亞地緣政治中肩負重要使命的中國駐朝大使也是副部長級。劉洪才是第一個出身中聯部系統的中國駐朝鮮大使,李進軍則成為了第二個中聯部出身的駐朝大使。李進軍和劉洪才的共同點頗多,都在一九七五年進入中聯部工作,都在本系統內逐漸擢升,之前都有駐外大使的經歷。中國駐朝鮮大使級別為副部級,與駐美國、俄羅斯、聯合國等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使節級別相當。

新任大使李進軍在會見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長金永南時表示,「中方願意同朝方一道共同努力,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異、合作共贏,推動兩國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這是中國首次向朝鮮使用「求同存異」的表述。有分析認為這是兩國從傳統的血盟關係向正常的國家關係發展的信號,北京不再將朝鮮看作一個「特殊」國家。

在四月十四日中國外交部舉行的記者會上,北京承認已邀請金正恩出席九月抗日戰爭、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七十週年紀念活動。這是金正恩自二零一一年執政以來,首次接到中方正式訪問邀請。不過,朝鮮是否有正式接受中方邀請、是否表明參加意願,目前尚未能確認。據悉,金正恩上台後曾多次提出希望盡早訪華,不過,北京沒有作出回應。習近平和金正恩至今仍未會面,中國與朝鮮看來陷入低潮的關係和不斷升溫的俄羅斯與朝鮮的關係形成反差。輿論普遍認為,朝鮮拉攏俄羅斯顯然是把中國涼在了一邊。近期朝鮮與俄羅斯的一系列交往,被輿論場解讀為中朝關係冷卻,朝鮮轉而接近俄羅斯,欲擺脫孤立的具體體現。

有韓國學者認為,俄羅斯與中國在朝鮮事務上仍能找到一些共同點,都反對完全孤立朝鮮,呼籲讓朝鮮加入對話,特別是在朝核六方會談問題上,與美、日、韓不同,俄羅斯與中國的立場相似。對朝鮮來說,在其惡劣的地緣環境中,俄羅斯是除中國之外惟一一個可以依靠的大國。朝鮮單純的「一邊倒」戰略早已不是其外交基準,如果可以用俄羅斯的力量平衡中國影響,顯然可收「意外紅利」。朝鮮希望在經濟方面減輕對中國的過度依賴。

上海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研究中心主任石源華認為,朝鮮正努力尋求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國際環境。中朝關係正從過去意識形態的特殊關係轉向正常的國家關係,調整過程中有所趨冷,朝鮮的全方位外交正是為了提高在國際上的外交地位,不單純依賴中國。對於朝鮮和俄羅斯加強雙邊關係,中國樂見其成,因為俄羅斯也是中國的友好鄰邦,朝俄關係不會妨礙朝中關係的發展。

中國開發項目一再拖延

站在丹東鴨綠江沿岸臨江路,遠眺對岸朝鮮新義州。一波三折,一再拖延,由中國投資的中朝新鴨綠江公路大橋至今尚未通車。這座斜拉索大橋,橫跨中國遼寧丹東浪頭鎮開發區和朝鮮新義州南側龍川,中方一頭工程早已完工,朝方那頭何時完工都沒說法。鴨綠江上的中朝共同開發、溝通管理的黃金坪島和威化島經濟區,至今沒有任何起色,島上依然滿眼荒土野草。這或許就是當下中國與朝鮮關係的生動寫照。

不過,中國大連鮮星環球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長嚴光哲四月二十一日接受採訪時說,朝鮮正式邀請一百五十名來自中國東北三省的朝鮮族企業家,參加五月二十五日起在金剛山舉行的「元山——金剛山國際觀光地帶投資說明會」。朝鮮二零一四年六月發表最高人民委員會常任委員會政令,將元山——金剛山地區指定為國際旅遊地帶。該地區被稱為「朝鮮東海的珍珠」,具有極大的旅遊價值。朝鮮將舉行土木建設、酒店業、旅行社、風力發電、運輸業等七十多個項目的投資洽談會。嚴光哲表示,朝鮮對朝鮮族企業家敞開投資大門頗具意義,除了朝鮮族企業家之外,外國籍的韓裔商界人士也參加此次活動,這是朝鮮對外開了一扇門的又一信號。

四月九日,朝鮮內閣總理朴鳳柱在最高人民會議上作報告時說,朝鮮二零一五年的主要任務是發展農業、畜牧業、水產業,解決人民吃飯問題。此外,財政相基光鎬在會上介紹了朝鮮一四年決算情況和一五年預算。他說,一五年預算致力於進一步強化自衛型國防力量、優先發展科技、建設社會主義經濟強國和文明國家,預算收入預計比一四年增加百分之三點七,支出預計增加百分之五點五,預算的國防費支出所佔比例為百分之十五點九,與一四年持平。

亞洲週刊從韓國統一部獲悉,金正恩執政三年來,「脫北者」(又稱逃北者、朝鮮難民)大幅減少,可見經濟形勢有所改善。二零一四年在韓國定居的「脫北者」為一千三百九十六人,僅為二零一一年的一半。一九九零年來,「脫北者」人數穩定增長,二零零九年達頂峰,為二千九百十四人,後逐漸回落。特別是二零一一年十二月金正恩執政後,來韓「脫北者」人數大幅減少,一二和一三年僅為一千五百人左右。韓國東國大學朝鮮學系教授金榕炫認為,「脫北者」人數減少,從根本上看是因為朝鮮經濟情況獲得改善,朝鮮引進更多的市場經濟因素後,經濟有所發展,民眾生活條件改善,迫於艱苦生活而逃離的朝鮮居民人數減少。朝鮮在變,而變是一種歷史大趨勢。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亞洲週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