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代觀點:因我們的粗糙而被刷落的他們─以反慈濟內湖開發案為例

2015-03-21 05:50

? 人氣

慈濟環保志業,很多企業也主動緄。(圖為翊聖企業的員工人文活動,取自翊聖官網)

慈濟環保志業,很多企業也主動緄。(圖為翊聖企業的員工人文活動,取自翊聖官網)

內湖保護區反慈濟的開發事件,至今已引發了不少爭論,網路上也有許多鄉民用各樣方式諷刺宗教以行善之名假詐騙之實,而大多媒體網路上所得來的訊息幾乎都是對慈濟負面的批評一片倒,而這裡我想以一個更為真實且情感面的角度來看這件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家的社區大門口每個週末都會有一群志工整理資源回收,他們不一定是慈濟的師兄師姐,大多只是附近社區一般的鄰居在週末放假時的自願幫忙。在台灣慈濟是除了政府的清潔隊外唯一一個最大的回收環保團體,所以要做這方面的志工到慈濟是非常合理的,我爸爸是退休的國中數學老師,他在退休後便投入環保志工的行列。

爸爸每天早上七點他就會在台北各大慈濟環保站出沒,他是個做事非常細心的人,加上他二三十年教學的經驗,很多環保站如果需要帶國高中做環保教學的課程,他也絕對是義不容辭,如此親身力行至今在環保站三年多的時間,我想他看見的是非常接近真實的一手畫面。

很多人說慈濟已經這麼有錢,竟然連回收的資源也要搶,為什麼不讓給外面一般需要撿破爛維生的邊緣人,其實這些外表看似窮苦的「邊緣人」,有些其實可能是有很多房子的大地主,他們還會在外頭撿破爛其實是因為節儉慣了,加上平常在家也沒事,所以會出來做點回收勞動,當然不是說所有的人都是這樣,就像有企業經營的假乞丐也有真乞丐,只是其實很多人並不是我們外表以為的那樣。

(新華社特別慈濟雙和環保教育站/新華網)

環保站裡最常出沒的有三種人:一種是年過七十,每天在家裡無所事事所以想盡一己微薄之力貢獻社會的老年人;第二種便是無法在一般社會裡生存的身心障礙者;最後一種便是因現今社會大環境不佳,需要靠撿拾一些二手物品來販賣的較為弱勢的年輕人。

這些年過七十的老人,常常因為在家沒事而悶出病來,環保站裡頭多的是這些可能甚至已經高齡九十還活力充沛的志工,他們只要每天可以有個地方不僅貢獻自己,不是被社會遺棄的一群,這些老人需要一個像環保站這樣的地方,可以感覺自己雖然年紀一大把活著仍然有價值,甚至還多了一個能夠聊天的生活圈。而那些在社會上找工作困難重重的身心障礙人士便更不用說了,他們靠著整理資源回收簡單的手工,以換得免費的一頓素食午餐。

剩下的那些較為少數,需要靠在資源回收站裡挑撿二手物品,來販賣以賺取微薄收入的年輕人,為什麼環保站這樣的一個地方對他們來說是如此重要?一般人對於環保站裡頭到底各樣回收的資源是如何分配,基本上是毫無概念,反正大家都是一堆丟過去,給志工去整理就是了。這些人撿拾的有價值二手物大多是舊書或音樂唱片卡帶等,舊書如果沒有人去挑檢,大多就是以紙類秤重以公斤計價約三到五元賣出;而唱片卡帶基本上是連清潔隊都不收的,這些送到環保站,除了卡帶以人工把上頭的小螺絲釘拆下來回收,便也是直接送到焚化廠,這些東西焚化後產生的毒氣想必非常可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