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148.6倍的真實,與被數字玩弄的感覺

2022-07-23 05:30

? 人氣

那麼,台灣有樂觀的理由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經濟依賴大陸,與分配無關

根據日本經濟研究中心(JCER)預測,2027年韓國人均GDP將超越日本,2028年則被台灣超越。很多人對此預測覺得意外,因為「感覺」日本經濟狀況尚不至此,也「感覺」台灣並沒有富到超越日本。

姑且不論日本的真實狀況,從貧富差距的角度來看,人均GDP是一個「感覺陷阱」,當所得差距已是148.6倍時,你知道在「平均」概念裡,最窮的5%微不足道,四捨五入,這群人就不見了。

在資本主義下,窮人只能怪自己不爭氣;在5等分計算下,窮人只能意淫自己與富人的差距僅6倍;在民進黨統治下,窮人只會被洗腦「台灣已經很不錯了」。

在亮麗的GDP數字下,148.6倍是高度「分配不均」的鐵證,也是台灣貧富差距「美國化」的訊號,它代表著社會隱隱然正累積著被剝削的憤怒。而我們知道等這股民怨噴出時,政客會將手指指向遠方,甩鍋求生,而問題仍完全得不到解決,這就是「今日美國」,也或許是「明日台灣」。

GDP雖亮麗,卻也禁不起層層檢驗。最顯眼的矛盾,即「高度依賴大陸,又高度仇視大陸」。

2021年,兩岸經貿總額3283.4億美元,台灣對大陸貿易依存度為42.3%,順差佔GDP的22.1%。這種顯而易見的「被大陸輸血」,民進黨不依,偏要說是「大陸需要台灣」。

大陸需要台灣就給?這麼貼心?說好的「減少對大陸依賴」呢?難不成民進黨最愛中國?

換言之,沒有兩岸經貿,台灣就沒有任何樂觀理由。說要將經貿佔比挪騰出大陸,改投資東南亞,美國,甚至日本的,喊了幾年都沒成功,正相反,對大陸出口不減反增。這意味著對岸經濟的盛衰,與台灣經濟正相關的事實,彼岸好,此岸就好,相反亦然。

不過,與大陸經貿熱絡向好,卻與「分配正義」無關,兩岸經貿依存一路上升的過程,卻也是貧富差距一路擴大的過程。

中國貿易、貨櫃、江蘇南通。(美聯社)
對岸經濟盛衰,與台灣的經濟狀況呈現正相關。(資料圖,AP)

與美國有點不同,台灣沒有那麼嚴峻的產業空洞化,但產業轉型升級一直處與停滯狀態,無法提升勞工素質,也未能讓企業升級到高利潤藍海,白話說就是「靠大陸」與「吃老本」在混日子。

只要產業無法轉型升級,富者就只能集中在極少數產業,造福極少數股東與員工,然後只有低階服務業可選的大部分勞工,就只能承受數十年不變的工作內容與薪資,直到哪個富者「一不小心」顯露出他有多富,民眾才發現原來自己有多窮,連可能只漲幾塊的衛生紙都要搶先囤貨。

產業升級,意味著產業多元化;勞工素質提升,意味著創新。兩者相輔相成,才談得上「平均分配」,而現況是,台灣也就半導體那麼一座「孤獨神山」,而且還被美國覬覦想整個挖走。

結論

盯著148.6倍這數字,我們到底還看到什麼?台灣的分配問題,根本不出在經濟否依賴大陸,而出在產業樣態的單薄。

「紐約時報」那篇文章認為,美國人的悲觀情緒,也受到全球民主衰弱的影響,但卻未敢直說為何「不民主」的國家反而充滿樂觀情緒。

事實上,西方民主體制非但不是人民樂觀的保證,反而因其易於腐敗的特性,往往讓人民產生弱者恆弱的悲觀情緒。

正確地說,人民對未來是樂觀或悲觀,端視政府治理是好或壞,意識形態與體制從未保證好的治理。台灣許多民主派,用「感覺」誤導了所有人,直到現在,有自覺又不願自欺的人民,感覺很差。

我們目睹的是,民主機制下,政客如何操弄民眾的「感覺」以套利,並掩飾治理無能。這就是「148.6倍的故事」。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