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山貓森林:《十六歲的荒野課》選摘(2)

2022-06-24 05:10

? 人氣

另外也有一群關心石虎的人,則是以集資購買保育棲地的方式希望為石虎和野生動物留下安定的家園,這個理想在土地昂貴的臺灣的確並不容易。圖為台北市立動物園中的石虎。(資料照,甘岱民攝)

另外也有一群關心石虎的人,則是以集資購買保育棲地的方式希望為石虎和野生動物留下安定的家園,這個理想在土地昂貴的臺灣的確並不容易。圖為台北市立動物園中的石虎。(資料照,甘岱民攝)

另外也有一群關心石虎的人,則是以集資購買保育棲地的方式希望為石虎和野生動物留下安定的家園,這個理想在土地昂貴的臺灣的確並不容易。在臺中文山社區大學教原生植物的吳金樹老師,眼見家鄉快速開發,大肚山上許多原生植物棲地都已遭到破壞,雖然想購地保護但熱絡的房產市場已經把地價炒作得太高,二〇〇四年正好得知苗栗有塊待售丘陵地,他決定自掏腰包買下,並且讓它慢慢荒化成為適合野生動植物生存的自然野地,從此開始了購地保育之路,同時一個更大的理想也在心中逐漸醞釀成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於個人財力終究有限,二〇一四年他找了十多位志同道合的友人集資在苗栗買下兩塊廢耕丘陵地,希望能仿效日本龍貓森林保護生態的成功經驗,以石虎的俗名山貓命名為「山貓森林」,這群發起人也打趣自稱「山貓幫」,不是幫派而是「幫忙」山貓;大家都知道土地真的很貴,但現在不做將來更難,倒不只是錢的問題,而是必須在生態遭到破壞前擋下。經過紅外線相機監測,這片「荒地」一點也不荒,不但真的有石虎,還有山羌、白鼻心、穿山甲、食蟹獴、鼬獾、臺灣獼猴、食蛇龜、藍腹鷴等許多野生動物。幾年後他又貼上老本再加貸款獨資買下了「山貓森林獅潭園區」,買下這些森林除了保留生物棲地,也希望可以降低周邊土地遭到開發的可能性,對此吳金樹有個非常生動有趣的比喻:「相對於大自然,我們買下的土地只是一粒芝麻,但是芝麻多了也可以保護燒餅。」

二〇一九年九月山貓幫買下了原本建商預定開發為高爾夫球場的八處森林多筆土地編為十一號到十八號山貓森林,也決定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保護行動,以森林所在的南河國小北河分校為名擬定了「山貓森林北河園區計畫」透過網路社群粉絲頁傳播,開放給理念相同者認股但要經過審核,並且為了實踐公民參與精神還限制每人最高認股數,至二〇二一年十二月中「北河園區計畫」順利完成;吳金樹表示,山貓森林的重點並不只在於保育石虎或多少動物,而是希望能帶動人們關心並保護「臺灣的淺山生態系」,因此山貓幫成員也已經展開苗栗後龍海岸的生態保護計畫,未來將逐步擴及全臺灣。

20190303-石虎專題,台北市立動物園中的石虎。(甘岱民攝)
山貓森林的重點並不只在於保育石虎或多少動物,而是希望能帶動人們關心並保護「臺灣的淺山生態系」。(資料照,甘岱民攝)

目前加入山貓森林的社友愈來愈多,集合眾人之力已買下了七十六筆土地共十二萬四千多平方公尺,也正在進行面積更大的「山貓森林枋寮坑園區計畫」。每筆土地都有數十到上百人以「公同共有」且承諾不提出分割的方式登記成為所有權人,參與其中的朋友告訴我,這是在目前法規下最理想的方式:「雖然每個人都是地主,但是因為產權分散所以都無權作主,只有山貓和大自然才是這些土地真正的主人。」

早期山貓幫購地之後除了生態監測外原本都是儘量不介入,採取自然演替「無為而治」的策略,雖然大自然把自己經營得很好,但豐富的生態卻也引來了別有居心的盜獵、盜採者偷偷潛入,因此在山貓森林逐漸擴大也穩定發展後,團隊決定開放部份適當區域改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里山倡議」管理模式,成立了「山貓森林學校」,經常邀請專家指導在北河、枋寮坑兩處園區辦理限定人次的「森林日」生態教育活動如古道踏查、復育原生動植物、螢火蟲季、取材自然的傳統生活智慧學習⋯⋯等,除了嚇阻非法侵入者,也希望更多人能夠體驗到與大自然相處的快樂。

目前山貓森林和林務局的「國土生態綠網」已有密切合作,也預定朝向成立基金會的目標發展,對於是否轉型為環境信託方式,吳金樹表示不排除任何可能,但臺灣到目前為止也只有「自然谷」一個信託案例,顯然政府和想要推動信託的公民團體都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至於未來,人總要退休交棒給下一代,除了按計畫完成階段性目標,將來甚至也不排除在適當條件下把所有土地捐給國有財產局成為保安林和「生態綠網」的一部份,關於這點所有成員及贊助者也都有共識。

*作者為荒野基金會自然教育講師,綠色營自然導師。本文選自作者新作《十六歲的荒野課:在自然裡養成一顆溫柔的心》(蔚藍文化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