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煌雄品三國:天下分合,權力征程之寶鑑

2015-03-06 05:20

? 人氣

對於三國時代第一軍師的諸葛亮,我在「從三國演義漫談三國孔明」的演講綱要(尚未發表),曾指出諸葛亮一生可劃分為三個階段:一為出山以前;二為出山以後至第一次北伐;三為第二次北伐以後至病逝五丈原。諸葛亮與三國歷史產生關聯,應屬第二與第三階段,第二階段諸葛亮遵循「隆中對」,大多意氣煥發,羽扇綸巾,笑談間引領江山,竟使在戰場上一向狼狽的劉備,此後節節勝利,並逐步登上帝王之位,「前出師表」實是諸葛亮這個階段最好的心境寫照。第三階段的諸葛亮,已違背自己的「隆中對」,帶著「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克盡對「先帝」的忠誠,不斷北伐,但已失去先前那種「談話胸中換星斗」的風格,反而出現本書「品評」所說的「周瑜症狀」、「周瑜現象」,包括「發脾氣」、「吐血」、「拍桌」、「昏倒於地」,「後出師表」正反射出諸葛亮這個階段的心境。從「司馬受困上方谷」到「孔明殞落五丈原」,代表諸葛亮北伐征程的戰略性轉折,當「火熄上方谷」時,司馬懿說:「天助我也」,諸葛亮嘆曰:「攸攸蒼天,何薄於我」。本書「品評」曾謂:「孔明一生的大業,第一次受挫於陸遜和玄德(即彝陵之戰), 第二次受挫於馬謖和司馬仲達(即第一次北伐街亭失守),第三次受挫於劉後主(在北伐大有為之時,聽信謠言,要孔明班師回朝),玄德一家人曾兩度影響孔明的『小可之比』,這就難怪孔明有心有餘而力不足之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3、東吳人馬

江東基業是孫權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共同打下來的,孫權的父兄不僅留下江東基業,也留下江東人才,包括文臣與武將,而孫權又具有「舉賢任能,使各盡力」 的稟賦,因此,在三國三大戰役中,孫權方能獨領風騷,贏得兩大戰役的勝利,而其關鍵人物即為周瑜和陸遜。

赤壁之戰是決定三國分立最關鍵性的一戰,正如本書「品評」所說:「主要是由曹操和孫權打對擂,東吳不曾向劉備提出要求,周瑜也不曾向孔明提出要求,這是東吳最決心、最光榮的一戰」;交戰前,「孔明的身分是作客(客卿),周瑜的身分是大都督,在後者心目中,認為對曹操一戰,雖係孫劉聯合,但無疑以東吳挑大樑,因此,周瑜有意無意間,便以『聯軍總司令』的姿態來使令」,周瑜實為赤壁之戰,東吳獲勝的靈魂人物。當時曹操以即將一統天下的氣勢,率兵南下,兵威所向,引發東吳內部「主戰」與「主和」之爭,而雙方兵力又絕對懸殊,加上曹操本人久經疆場,素有韜略,又善用權謀,在這樣不利的主客觀條件下,周瑜基於戰略考慮,竟然「主戰」,而孫權基於生存考量,也支持「主戰」。而在這一關係天下「分」與「合」的戰役中,也如本書「品評」所說,周瑜「變成一個自導自演之人,他除了自導之外,更具有一般自導者所缺乏的精湛自演天才,就這一點,周郎是可圈可點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