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憑什麼》選摘(2):歷史輪廓不是意外也非注定

2015-03-02 05:30

? 人氣

一時碰巧陣營對工業革命在西方的解釋,從彭慕蘭的僥倖躲過浩劫,到弗蘭克的全球經濟擴張一時優勢移轉,其差距之大就好比古早決定陣營中的戴蒙與馬克思。陣營內儘管針鋒相對,造成世界運作理論最截然對比的,卻是兩大陣營的壁壘分明。古早決定陣營中有人宣稱對方搞的是政治正確的偽劣學術,一時碰巧陣營則回擊說,對方就是崇西貶東強詞奪理,搞不好有種族歧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都是專家,結論卻南轅北轍,可見大家在處理這難題時一定有搞錯什麼。本書將主張:兩大陣營都誤解歷史的形狀,才會歸結出片面且彼此矛盾的結論。筆者相信,應該換個不同視角。

 

〈歷史走勢的輪廓〉

 

筆者的意思,是兩大陣營都同意最近兩百年是西方稱雄,之前如何則意見不一。雙方對近代以前給了不同評價,才會有一大堆歧見。要解決爭執,唯有把眼光放久遠,才能奠定歷史走勢的整體「輪廓」。有了這輪廓,把底線奠定清楚,才有辦法針對「西方憑什麼」這問題進行有建樹的論辯。

這卻是大家都無意做的事。大多數探討「西方憑什麼」的學者其專長是經濟、社會、政治或近代史。基本上,他們只熟稔近現代事件。他們往往把重心放在最近幾百年,最多五百年,就算有提到更早之前也是簡短帶過。然而,主要爭執點卻是西方稱雄的成因到底是古早就有,還是新近突然出現。

幾位學者另闢蹊徑,先聚焦遠古,再一躍而到現代,中間數千年則著墨甚少。他們都覺得有件事是不辯自明,兼跨地理學與歷史學的阿佛列˙克羅斯比(Alfred Crosby)在2004年的《生態帝國主義》一書就明白寫道,史前發明農業是樁天大的事,但「此後到哥倫布等人航行四海,中間差不多四千年,跟之前相較來說沒有大事。」

我覺得不對。只看史前或只看現代都是不可能找到答案的(只看中間四五千年也不行)。要嘛就必須檢視人類全史,把它看成單一故事,奠定其整體走勢輪廓,才能討論為什麼是這輪廓。

*作者伊安.摩里士Ian Morris)為劍橋大學博士,曾任教於芝加哥大學,現為史丹福大學講座教授,英國國家學術院海外院士,原本專長是西方上古史,近年專攻全球史,已出版13本書。本文選自《西方憑什麼:五萬年人類大歷史,破解中國落後之謎》(Why the West Rules—For Now/雅言文化)序論〈鴉片戰爭後,一個大哉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