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長空觀點:台灣生死存亡時刻的抉擇—台海開戰四大要素探討

2022-03-10 07:10

? 人氣

外交部長吳釗燮(右)歡迎美國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左)率團來訪。(外交部官網)
外交部長吳釗燮(右)歡迎美國前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左)率團來訪。(資料照,外交部官網)

台灣面臨決定興亡的關鍵選擇

筆者在「近」文中,曾提出「台灣方面必須拿捏『不迫使中共急切動武』與『不使中共萌生武統甚易之心』間的動態平衡,再妥善結合美國等外部友好力量,共同營造止戰之勢,目標放在平安度過未來三至五年的高風險期,以觀未來時勢變化」的建議,並歸納出「降低兩岸緊張、減少美方疑慮、爭取國際支持、強化自衛實力、增進內部團結」的五項、共30字建言。直至今日,筆者對台灣朝野的建議仍然不超過上述範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可惜的是,蔡總統在去年國慶演說,突然提出「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的壓線主張,雖然在美、中兩強不約而同冷處理下,未能持續發酵、致生禍端,但蔡政府在台灣內部未獲共識、外部戰略環境未見改善、台灣內外軍力未能整合的諸多不利形勢下,仍然採取如此不智的冒進作為,很難期待她在剩下兩年任期內,能夠改弦更張,更難指望她的後繼者—賴清德做出有利於維持兩岸穩定大局的事。

擺在台灣2,300萬人眼前的,不再是虛無縹緲的和戰遊戲,而是真真實實的興亡抉擇。台灣不必選擇屈辱式的和平,但全民一定得在外交、兩岸、建軍、團結等各面向做出快速且正確的決定,否則今日烏克蘭的處境,難保不會成為台灣的明天。

還是老話一句:「亡羊補牢,猶未晚矣」。只有全民正視問題,用清晰的民意,要求當政者及早行動,才能降低兩岸在短期內兵戎相見的可能性。只怕朝野上下無視危局,詒誤時機,一旦台海有事,我國外無強援、內無勁卒、人心崩解,最終土崩瓦解,則誠屬台灣人民的大不幸!尚請各界有識之士共圖之。

*作者為海外政治評論者,本文原刊《新共和通訊》,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