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長空觀點:台灣生死存亡時刻的抉擇—台海開戰四大要素探討

2022-03-10 07:10

? 人氣

台灣不必選擇屈辱式的和平,但全民一定得在外交、兩岸、建軍、團結等各面向做出快速且正確的決定,否則今日烏克蘭的處境,難保不會成為台灣的明天。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資料照,美聯社)

台灣不必選擇屈辱式的和平,但全民一定得在外交、兩岸、建軍、團結等各面向做出快速且正確的決定,否則今日烏克蘭的處境,難保不會成為台灣的明天。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資料照,美聯社)

筆者在去(2021)年6月,曾發表以「美中台戰略競合架構重組的力、時與勢—兼論台灣圖存的近程策略」為題的長文(以下簡稱「近」文),提出「中共可能在未來3-5年內武力犯台」的假說。當時曾私下獲悉部分人士的評論,認為筆者恐有「杞人憂天」之虞。但隨著俄羅斯總統普京在本(2022)年2月底決定攻打烏克蘭,似乎從另一個角度驗證筆者當時的假設並非無的放矢,更顯得台海情勢迫切而危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四大開戰要素依舊存在

筆者在「近」文中提出中共可能考慮對台動武的四大要素,分別是:

(1)中俄關係的預期、

(2)「多而不整」的印太諸國軍力、

(3)台灣內部政軍形勢變化對中共的刺激,以及

(4)美國民主黨政府保台決心令人質疑。

以上四點在當前烏克蘭戰事這面鏡子的映照下,顯得格外真實而觸目驚心,有如未來台海戰事的預演,讓我們逐項探討之—

首先是中俄關係。筆者在「近」文中分析,「中俄戰略協作關係」是雙方領導者相互背靠背面對各自外部敵對勢力的底氣所在;而俄羅斯總統普京及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均年歲漸長,考量對方卸任後,繼任者不知能否延續雙方緊密合作關係,中俄領導人都有及早實施戰略意圖的時間壓力。此一假設,還沒在台海戰場獲得實現,就提早在烏克蘭議題得到驗證。

普京在發兵烏克蘭前,先閃電參加北京冬奧開幕式,並在2月4日與習近平簽署中俄聯合聲明及15項協議,確保遠東方面的穩定後,旋即返國主持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迄今,中國大陸雖然沒有力挺俄羅斯到底,卻也態度曖昧,不但成了俄羅斯遭歐盟中斷天然氣供應合約後的下家,也分攤了美國的注意力,使俄羅斯得以專注攻打烏克蘭。今日中國大陸的低調支持,能不能在未來換得俄羅斯投桃報李,支持武統台灣行動?猶未可知。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奧前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會面(AP)
北京冬奧前夕,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會面。(資料照,AP)

其次,烏克蘭雖然廣獲世界各國承認,國際處境遠勝遭到外交孤立的台灣,但兩者都同樣被隔絕在區域安全體系之外,導致戰事發生時,鄰近友好國家或集體安全組織欲救援而不及。以烏克蘭為例,雖然鄰近的波蘭、土耳其及波海三小國都是北約成員國,但礙於俄羅斯的壓力,縱使烏克蘭有心加入北約也不得其門而入,更遑論與上述鄰近國家進行常態性的軍事交流。當戰事開打後,北約龍頭—美國主觀上不願介入固為北約未協防烏克蘭的主因,但北約成員國和烏克蘭之間的指管通勤系統未能協作,導致雙方無法共同作戰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以此觀之,縱使美、日可在「台海有事」時啟動安保機制尋求介入,但他們與中華民國國軍之間已有長達半世紀沒有充足、有效的軍事協作經驗,要如何共同應對中共武力侵台,令人懷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