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根觀點:氣象局該對「地震達人」開鍘嗎 ?

2018-03-06 06:50

? 人氣

擔心氣象達人「誤導民眾,引發恐慌」是戒嚴時代的思維

個性浪漫的義大利人無法準確預測地震,做事嚴謹的日本人也是。2011年311 東日本大地震的前兩天,3月9日就先發生規模MW 7.2,震源深度僅8公里的強烈地震,日本及全世界的專家都沒料到,規模MW 9.0的毀滅性地震會在兩天後來襲;2016年4月16日造成嚴重災情的規模MW 7.0熊本地震也是一樣,4月14日兩起規模MW 6.2的強震,已經引起相當的災情,事後才知道只是前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6熊本地震。(美聯社)
2016熊本地震。(美聯社)

目前科技尚無法預測地震的確切發生時間和規模,因此沒有人會苛責氣象局地震中心無法準確預測地震。但地震測報人員發表一些像是「連續較大規模的地殼能量釋放,在地震測報來說應該是好事,後續不至於發生規模更大的地震」的預測言論,與氣象達人信誓旦旦地預測會發生更大地震的說詞,有什麼差別?

地震測報的目的,是為了防災的需要。中央氣象局組織條例並沒有賦予氣象局安撫人心的任務,氣象局擔心氣象達人「誤導民眾,引發恐慌」是戒嚴時代的思維。時序已進入21世紀,氣象法第24條對擅自發布地震、災害性天氣預報處罰的條文,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先進國家都沒有賦予測報單位這樣的權力)氣象達人若確已達到引起大眾恐慌的地步,警方自可將其移送偵辦,如前面義大利拉奎拉的例子。民宿業者若生意受到影響,可舉證提告,請求地震達人賠償,應更具阻嚇效果。筆者在此也奉勸,地震達人不要動輒放話與氣象局對賭。

未來還會有無數黑天鵝出現,我們寧可「杞人憂天」

地震學家雖然無法預測地震的確切發生時間和規模,但為了防災減災的需要,仍可透過對地殼構造瞭解的進步,和以往地震觀測的紀錄,用地震危害度分析的方法,評估特定規模的地震在未來數十年期間,發生在某區域的機率。

例如,美國地質探勘總署發布預測,未來30年內加州發生規模6.7以上地震的機率為99.7%。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每年都會發布未來30年各地發生震度6弱以上大地震的機率,如東京機率為47%、日本中西部海域的南海海溝發生規模ML 9.0超大地震的機率為70%-80%(機率很高,表示必定會發生)。他們依據這些預測,展開防災、減災、救災的規劃和演練,同時也讓全民體認到這是無可迴避的風險,願意配合政府共同努力。台灣地震學者和國外相比,一點也不遜色,但類似的研究結果卻被官方束之高閣,直到花蓮震災後才琵琶半遮面式的公布。

莊子秋水篇「夏蟲不可以語冰」,形容夏蟲生命短暫,無法了解冰天雪地是怎樣的情景。人類生存在地球上的歷史更是極其短暫,而有科學觀測紀錄的地震活動僅約120餘年,這就可以理解為何地震學家要準確預測及評估地震,有多麼困難! 阪神地震、921地震、汶川地震、311東日本大地震都超過專家原先預估的規模。

台灣因菲律賓海板塊推擠歐亞大陸板塊,約於600萬年前露出海面,是個非常年輕的島嶼,造山運動至今仍持續進行,未來可能發生多大規模地震,我想任何專家都不敢下定論。所幸現代科技已可有效降低大震災時的人命傷亡和財產損失,端看政府和全民有沒有堅強的防災意識和決心。

春秋時代的杞國有位地震達人,擔心他腳下的地會崩陷下去(地震),天上的星宿會掉下來(彗星或隕石撞地球),因而被嘲笑了兩千多年,現代科學終於還他公道。面對無法預測但必然會來的威脅性地震,我們寧可「杞人憂天」。

*作者為結構技師,台大土木工程博士,前中華民國結構技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