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榮根觀點:氣象局該對「地震達人」開鍘嗎 ?

2018-03-06 06:50

? 人氣

花蓮地震後有氣象達人預測會有更大的震災而被氣象局警告下架。(盧逸峰攝)

花蓮地震後有氣象達人預測會有更大的震災而被氣象局警告下架。(盧逸峰攝)

有民間地震達人於0206花蓮規模ML 6.0地震後,2月8日上媒體斷言6天以內還會有比規模6.4更大的地震,氣象局警告他限期下架相關地震預測文章,如果再犯,將依氣象法開罰20萬元至100萬元。3月1日氣象局終於開鍘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更早之前,去年12月19日這位所謂的地震達人也在臉書預言,花蓮地磁異常,7天內將有規模5.0強震發生。結果21日早上宜蘭外海出現 5.2地震,氣象局對此發表聲明打臉:「臺灣平均每年發生的地震超過4萬次,…… 每個月平均會有2個規模5.0以上的地震發生,而且大部分位於東部陸地或外海,因此花蓮地區與外海發生規模5.0以上地震的機會本來就很高。所幸由於臺灣建築物皆需符合耐震規範,規模5.0左右的地震並不會造成嚴重災害……。」氣象局前面的說法像是「就算壞掉的時鐘,一天也會準兩次」,筆者不予置評,但若說「所幸由於臺灣建築物皆需符合耐震規範」,就非常值得商榷了,但這不在本文討論範圍。

氣象局擬對這位地震達人開鍘的理由是:「不知為何能取得氣象局開放給學者使用的地磁與地電資料,這樣做容易誤導民眾,引發恐慌。」令人不解的是: 首先,地磁與地電資料又不是國防或國安機密,為何只能開放給學者使用? 其二,同樣擅自發布地震預報,氣象局為何認為另一位地震達人「三太子般的預測」,沒有任何科學佐證,未達到開罰要件。君不見相信seafood的國人也不在少數。其三,氣象局既然認為地震達人老是喊狼來了,而狼卻沒有來,那他的預測本領有多少人會再相信? 是否足以達到氣象局所稱「造成民眾恐慌,徒增社會成本」的地步?

反而,氣象局在每次地震後都以「正常的能量釋放」說詞來安撫民心,這才令人擔心。以這次花蓮地震為例,2月4日先發生規模ML 5.8地震,面對媒體關心,氣象局地震中心表示:「今晚在花蓮近海所發生的地震,原因可能是菲律賓海板塊擠壓到歐亞大陸板塊所造成的,此區域目前是屬於地震活躍的區塊,不過這些連環震都還算是正常的地震活動,請民眾不必過於恐慌。」及2月6日上午更表示:「這次地震確實特別,是連續較大規模的地殼能量釋放,在地震測報來說應該是好事,後續不至於發生規模更大的地震。」但是,當晚23時50分卻發生規模更大的ML 6.0災難性地震。

國人自主防災意識原本就薄弱,官方說是「正常的能量釋放」,很容易被解讀為「不會有不正常的災害發生」,因而鬆弛了警覺性。萬一那位地震達人上媒體是2月5日,而不是2月8日,0206的災難性地震「碰巧」被他給預測了呢?

2009年義大利拉奎拉災難性地震的例子,值得深思

2009年3月,義大利古城拉奎拉的居民在經歷連續6個月無數的輕微地震後,3月29日早上又發生規模MW 3.9的地震,一位名叫Gioacchino Giuliani的實驗室技術人員表示,那天早上他錄得異常高的氡氣排放量,並預測下午將有一場更大地震 (這種預測方法,並未被學界所接受)。這個消息,雖沒有得到官方肯定,卻被迅速散播,造成居民恐慌,很多人不敢待在屋內。但那天,大地震卻沒有到來。

2009美大利拉奎拉地震。(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
2009美大利拉奎拉地震。(CC BY-SA 3.0, wikimedia commons

失控情況引起官方關注,Gioacchino Giuliani被義大利民防局以「危言聳聽,製造民眾恐慌」罪名,移送警方偵辦。民防局並於 3 月 31 日到拉奎拉召開緊急風險評估會議,與會者全是當時頂尖的專家。因為是閉門會議,公眾無從得知期間討論了什麼。會議後,由民防局副局長Bernardo de Bernardinis接受記者提問,他解釋:

「對於拉奎拉這樣一個經常發生地震的地區來說,連續6個月發生輕微地質活動並不是什麼不正常的現象,也不意味著就會發生大地震。我們有必要教導居民與地震共存,應有常帶警惕但不慌亂的心……,專家繼續向我們保證,持續微震讓地下層的能量得以釋放,這是有利的 (多麼像氣象局前面的說詞),因此現在沒有危險。」

然而,4月6日淩晨規模MW 6.3的地震卻摧毀了拉奎拉古城,地震規模雖然還不算很大,但因震源深度僅10公里,結果造成大量房屋倒塌,309人罹難,1500餘人輕重傷,6萬多人無家可歸。兩個月後,民防局副局長及六名與會風險評估委員被依「過失殺人」罪起訴。一審罪名成立,法官裁定,7名被告均因過失殺人罪被判入獄6年。法官於判決書強調,被告並不是因為「無法準確預測地震」而被判刑,而是因為「做出膚淺而模糊的危險評估」。

這一判決震驚義大利及國際科學界,5000多名科學家向義大利總統發出公開信,譴責這一審判,理由是準確預測地震在技術層面不具備可能性。經過歷時4年的爭訟,拉奎拉上訴法院於2014年11月10日做出二審判決,除民防局副局長被減刑為2年之外,其餘6名擔任風險評估委員的科學家均被宣判無罪。

民防局副局長在記者會的發言,以及對記者最後提問:「那我們可以先喝杯酒嗎?」輕率地回答:「絕對是!一杯 Montepulciano 紅酒,我想是現在需要的。」被認為是降低了大眾的警覺性,導致罹難者當中有29人,因為相信了官方傳遞的訊息而決定回到家中睡覺,最终死於倒塌的房屋内,其中具有因果關係,因此仍維持有罪判決。

擔心氣象達人「誤導民眾,引發恐慌」是戒嚴時代的思維

個性浪漫的義大利人無法準確預測地震,做事嚴謹的日本人也是。2011年311 東日本大地震的前兩天,3月9日就先發生規模MW 7.2,震源深度僅8公里的強烈地震,日本及全世界的專家都沒料到,規模MW 9.0的毀滅性地震會在兩天後來襲;2016年4月16日造成嚴重災情的規模MW 7.0熊本地震也是一樣,4月14日兩起規模MW 6.2的強震,已經引起相當的災情,事後才知道只是前震。

2016熊本地震。(美聯社)
2016熊本地震。(美聯社)

目前科技尚無法預測地震的確切發生時間和規模,因此沒有人會苛責氣象局地震中心無法準確預測地震。但地震測報人員發表一些像是「連續較大規模的地殼能量釋放,在地震測報來說應該是好事,後續不至於發生規模更大的地震」的預測言論,與氣象達人信誓旦旦地預測會發生更大地震的說詞,有什麼差別?

地震測報的目的,是為了防災的需要。中央氣象局組織條例並沒有賦予氣象局安撫人心的任務,氣象局擔心氣象達人「誤導民眾,引發恐慌」是戒嚴時代的思維。時序已進入21世紀,氣象法第24條對擅自發布地震、災害性天氣預報處罰的條文,是否還有存在的必要? (先進國家都沒有賦予測報單位這樣的權力)氣象達人若確已達到引起大眾恐慌的地步,警方自可將其移送偵辦,如前面義大利拉奎拉的例子。民宿業者若生意受到影響,可舉證提告,請求地震達人賠償,應更具阻嚇效果。筆者在此也奉勸,地震達人不要動輒放話與氣象局對賭。

未來還會有無數黑天鵝出現,我們寧可「杞人憂天」

地震學家雖然無法預測地震的確切發生時間和規模,但為了防災減災的需要,仍可透過對地殼構造瞭解的進步,和以往地震觀測的紀錄,用地震危害度分析的方法,評估特定規模的地震在未來數十年期間,發生在某區域的機率。

例如,美國地質探勘總署發布預測,未來30年內加州發生規模6.7以上地震的機率為99.7%。日本地震調查委員會每年都會發布未來30年各地發生震度6弱以上大地震的機率,如東京機率為47%、日本中西部海域的南海海溝發生規模ML 9.0超大地震的機率為70%-80%(機率很高,表示必定會發生)。他們依據這些預測,展開防災、減災、救災的規劃和演練,同時也讓全民體認到這是無可迴避的風險,願意配合政府共同努力。台灣地震學者和國外相比,一點也不遜色,但類似的研究結果卻被官方束之高閣,直到花蓮震災後才琵琶半遮面式的公布。

莊子秋水篇「夏蟲不可以語冰」,形容夏蟲生命短暫,無法了解冰天雪地是怎樣的情景。人類生存在地球上的歷史更是極其短暫,而有科學觀測紀錄的地震活動僅約120餘年,這就可以理解為何地震學家要準確預測及評估地震,有多麼困難! 阪神地震、921地震、汶川地震、311東日本大地震都超過專家原先預估的規模。

台灣因菲律賓海板塊推擠歐亞大陸板塊,約於600萬年前露出海面,是個非常年輕的島嶼,造山運動至今仍持續進行,未來可能發生多大規模地震,我想任何專家都不敢下定論。所幸現代科技已可有效降低大震災時的人命傷亡和財產損失,端看政府和全民有沒有堅強的防災意識和決心。

春秋時代的杞國有位地震達人,擔心他腳下的地會崩陷下去(地震),天上的星宿會掉下來(彗星或隕石撞地球),因而被嘲笑了兩千多年,現代科學終於還他公道。面對無法預測但必然會來的威脅性地震,我們寧可「杞人憂天」。

*作者為結構技師,台大土木工程博士,前中華民國結構技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