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看懂 大數據的威力

2014-11-22 17:04

? 人氣

「數位革命之後,緊接著就是資料革命!」《商業周刊》走入美國田納西州,看見全球570家最關注大數據的廠商齊聚一堂,台上,從賣飛機的波音到賣洗髮精的寶僑,輪番發表最新進展,我們驚見,各行各業已能預測:你下一份想找的工作、你下一個想買的商品。在這個趨勢下,我們的生活、工作與荷包,迎來的不只是改變,而將是一場革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早晨,一打開門,一台無人飛機已經降落在門口,這是購物網站寄來的包裹,裡頭是你正想下單的產品。

進入公司,一打開電腦,一封e-mail通知你,從今天起你要調整職務了。因為電腦根據你的薪資、績效和產業趨勢計算,你應該「轉型」到新專案單位。

這不是天方夜譚,而是亞馬遜、通用汽車、微軟與出租車公司Uber,正在做的事。

這些改變,都源自於大數據(Big Data)。

現在,正是我們搞懂這個似懂非懂趨勢的最佳時機。

原料:人類的一舉一動

打卡足跡、購物紀錄,變挖不完的金礦

大數據,顧名思義。當我們使用Google搜尋資料、刷信用卡、使用手機⋯⋯,所有的行為就構成了數據資料,自動上傳到網路上的資料庫內。專家從這些巨量的資料中找出關聯性後,商人就能推測出我們下一步想買什麼,醫生可以預測我們何時會生病。

有關大數據的傳奇陸續傳來。上半年,德國隊靠它擬定戰術,贏得世界盃冠軍;現在,面對伊波拉疫情,全球政府也是靠它,結合飛機航線加上手機移動資訊,去預測疫情的蔓延地圖,以做出防範。

《經濟學人》說它「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美國歐巴馬政府定義它是「21世紀的新石油」,是「挖不完的金礦」。

提煉:全球廠商都準備淘金

從賣飛機到賣玩具的,都靠大數據賺錢

萬聖節前夕,我們飛往美國,走進田納西州,見證一場盛會。

這場盛會,是全球資料倉儲龍頭,也就是大數據龍頭廠商天睿所舉辦,一週內,在這個擁有8萬2千座農場、以生產農牧產品著稱的美國南方大州裡,湧進4,000多位來自各行各業的商業人士。

從製造飛機的到賣玩具的,所有人一起鑽研,如何靠大數據賺錢。就像當年的舊金山淘金潮一般,不同領域的人從四面湧來,只是這次淘的「金」,是看不見的數據。

效能:比傳統抽樣調查準

聽數據的話,老闆下決策不再憑直覺

為什麼所有人都選擇此時擁抱它?

一個關鍵數字,可以說明一切。人類幾10年來都在創造資料,但是,過去2年來,人類創造的資料量,占人類史上總資料量9成。

大量數字集結,改變人類有史以來做決策的邏輯。以前,我們透過抽樣與樣本調查,去推測後續可能發生的事,用直覺做決策。

現在,我們隨身攜帶的智慧型手機,就像一個一個「情報發射站」,隨時把你我的資訊發射出去。瞬間,廠商可以看到所有消費者的樣貌與喜好,不再需要樣本與抽查,因為整個「母體」的資訊一次浮現。

足夠龐大的母體,讓廠商預測準確度,越來越高。齊全的母體資料,讓廠商的淘金路徑越來越多。

在本刊專訪《大數據》作者麥爾荀伯格的眼裡,大數據,已成為未來企業除了人才與設備、土地外,最重要的生產要素。

挑戰:亦邪亦正的存在

它能讓人致富,也可能變隱私小偷

廠商看到的是淘金機會,但這對我們的影響極為深遠。先談生活,我們將因大數據而享受便利性。以前,不論男女身高,一種病症大概就是吃同一顆藥;但未來,藥廠可以追蹤你的病史,打造一顆你專屬的藥。當然,你的隱私權也就此一去不回。亦正亦邪,是它最好的形容詞。

不管喜歡或反感,巨輪已在滾動,我們只能選擇以更開放的心態去面對它。

大數據,就像當年的指南針、現在的望遠鏡跟雷達,它是幫助我們看更清楚的工具;但能否在大數據時代中航行更遠,取決於人的想像力與冒險心。認識它、了解它,態度對了,你就有更多勝出機會。

【 更多報導 】

宣傳車、拜票電話疲勞轟炸!帶小女兒跑急診,一個爸爸對政治人物的絕望控訴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41119/20141119_11.htm

她29歲...如何從負債60萬,花3年翻身存千萬?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41119/20141119_21.htm

別再把折價券念成「Q胖」》最容易唸錯的50個英文字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41119/20141119_31.htm

15年前,他讓我揹黑鍋;現在,我回報這位「前老闆」的方式是…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41119/20141119_41.htm

「雞雞」越大越吃香?調查5萬人得出了驚人結論....

http://www.businessweekly.com.tw/online/20141119/20141119_51.htm

※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周刊》。

※ 本文由商業周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