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德國奪冠的秘密

2014-07-17 17:50

? 人氣

德國隊厄齊爾(中)擺脫阿根廷球員夾擊。

德國隊厄齊爾(中)擺脫阿根廷球員夾擊。

德國擊敗阿根廷奪得二零一四年巴西世界盃冠軍,是十四年來知恥後勇的經營成果。完善的青訓生態系統不但把德國足球推上高峰,並吸納不同民族進國家隊,造就民族大融合。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二零一四年世界盃決賽,日耳曼戰車衝破潘帕斯雄鷹,德國隊在二十四年後再次捧起大力神盃,打破了歐洲球隊在美洲無法奪冠的怪圈。

德國與阿根廷的較量激烈而漫長,九十分鐘密集的拼搶後,雙方仍然沒有斬獲。阿根廷的防線最後在第一百三十三分鐘時被攻破,馬里奧.戈策(Mario Gotze)接應安德烈.舒勒(Andre Schurrle)的傳球,為德國鎖定了勝局。

進球的戈策今年二十二歲,早已在德國展露頭角,今年是他第一次參加世界盃,助攻的舒勒也只有二十三歲,在決賽中以替補上場,雖然今年世界盃德國最大的明星是老將克洛澤(Miroslav Klose),但是僅從進球數上看,德國隊可謂是「星光燦爛」:托瑪斯.穆勒(Thomas Muller)進五球、安德烈.舒勒進四球、包括戈策在內共有四名球員進兩球,進一球的德國球員則有八人,德國國家隊的二十三人陣容裏,過半球員都在世界盃中有所斬獲。

在今年這場屢爆冷門、奪冠熱門紛紛提前回家的世界盃中,德國隊六勝一和的優秀戰績引人矚目,和倚重個人能力的巴西隊對比鮮明。

「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用來解釋德國足球再合適不過。決賽進球鎖定勝局的戈策三歲時便加入了青年隊,助攻的舒勒也是六歲便開始了足球生涯,除了戈策和穆勒,厄齊爾(Mesut Ozil)不到二十六歲,博阿滕(Jerome Boateng)二十六歲,尤利安.德拉克斯勒(Julian Draxler)二十歲,安德烈.許爾勒不到二十三歲,托尼.克羅斯(Toni Kroos)二十五歲,金特爾(Matthias Ginter)二十歲……除了創造歷屆世界盃進球紀錄的克洛澤是三十六歲的老將以外,這支德國隊是一支名副其實的青春之隊。但這絕不是一支新人球隊,事實上,這些球員早已身經百戰,他們大多已經在德國國內青年球隊、職業聯賽裏摸爬滾打多年,完善的青年訓練體系和成熟的國內聯賽,為德國戰車打造了堅實的引擎。

反歐洲傳統的青訓模式

歐洲傳統是各俱樂部球隊負責本土年輕球員的挖掘和青訓,但是德國足協在二零零零年開始決定不再進行本土和地區性的青訓,而是進行全國性的青訓計劃,德國足協雄心勃勃地要挖掘出全國所有的青年才俊,它強制甲、乙兩級俱樂部開設青訓營,並為其注資五千多萬歐元(約六千八百萬美元)。

千名教練全國遍尋天才

除此以外,該計劃還動員上千名教練,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年齡在八歲到十四歲之間的天才少年球員。根據該計劃,德甲聯賽的足球俱樂部可以和其中最優秀的小球員簽約,將他們送進自己的培訓中心。

與此同時,德國足協還鼓勵教練繼續深造,提高專業水平。目前德國已經擁有三萬五千名足球教練,是世界上足球教練人數最多的國家。在如此堅實的基礎上,實力雄厚的德國足球俱樂部都是自己培養天才球員,而無需像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足球聯賽一樣從國外引進年輕球員。因此這些俱樂部在擁有天才球員的同時,又省下了大筆球員轉會開支。

在具體運作上,德國的青訓計劃可以分為三個步驟——草根足球、俱樂部青訓中心、與學校展開合作。

足協首先從草根足球開始,改革基層地區足協體系。足協在改革過程中著重廣泛建立訓練基地,制定全德統一的訓練計劃並提供財政支持。這一步的目的是培養青少年足球興趣,為他們提供良好的運動環境,並從中選拔有潛力的球員,給青少年球員和職業足球俱樂部提供雙向選擇機會。

自二零零二年開始,德國足協要求甲級聯賽(德甲)和乙級聯賽(德乙)的三十六支球隊必須自設青訓中心,否則將被取消聯賽資格。同時,青訓中心需配備全職教練、寄宿制學校和充足的場地等基礎設施,從政府指導的角度強制俱樂部必須對青訓加大投資。

足協還與學校展開合作,培養小球員的生活技能,為他們未來融入社會提供保障。據沃爾夫斯堡(Wolfsburg)十二歲以下青年隊教練馬克.維爾哈恩介紹,小球員們每週參加四次專業足球訓練,但他們必須同其他孩子一樣接受教育。維爾哈恩說,每一位踢球的孩子都夢想能進入德甲,但是只有極少數人能夠成為職業運動員,進入頂級聯賽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足球學校和青訓中心與學校展開合作,培養孩子在文化知識、技工技能等方面的能力和興趣,保障不能成為職業球員的孩子同樣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崗位。

在這「三步走」的規劃之下,德國足球形成了一個良好的生態系統,讓德國國家隊和俱樂部同時崛起;生態系統同時也對於青少年學業和足球技能作出「雙軌制」培養,以及促進多民族的融合。

足球訓練與學業並行

德國青訓營強調足球和學術的雙軌教育。在青訓營裏,小球員不但一起接受訓練,而且還在一起學習,並接受俱樂部聘請的教師指導。「別忽視學習」的規則要求嚴格,如果有學生面臨留級的風險,那他的訓練時間就會被縮減。

德國青訓營不單單把注意力放在足球上,它們為小球員開設多種課程,堅信這能夠幫助他們在做人方面得到成長,也有助他們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球員。此舉培養出了適應力更強的年輕人,也讓教練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球員並能夠幫助他們進一步提升能力。

本屆世界盃擔任德國後防的施梅爾策(Marcel Schmelzer)就是其中的典例,他已經擁有企業經濟學的學位,他曾對媒體說﹕「運動是我的最愛,數學也是。」

從更高層面來看,德國也以體育推動民族融合。德國隊中就有不少成員有外國血統,如加納裔黑人博阿滕、土耳其裔的厄齊爾和父親來自突尼斯的赫迪拉(Sami Khedira)。

在德國,有移民背景的人數達到一千六百萬,當中年輕人畢業率以及進一步深造的比例低於全國平均值。但在德國球隊的青訓營中,有移民背景的年輕人無論是在保留率還是畢業率上都有了顯著的提升——因為作為訓練和學習相平衡承諾的一部分,他們在青訓營得到同樣的幫助和鼓勵。

在青訓改革實行的第十個年頭裏,歐洲商學院用教育學的方法對德國青訓營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青訓營中球員來自八十個以上的國家,且相比全國平均值,他們的畢業生種族融合度更高。這項發現說明了足球有利於打破種族界限。前德國足聯主席沃菲爾德(Gerhard Mayer-Vorfelder)評價﹕「在球場上,你來自北非、土耳其還是德國並不重要。鑑於球場上大家都說德語,使這些年輕人融入德國相對容易,學習德語更快。」

德國足球今天的成功,起源於二零零零年歐錦賽後的知恥後勇。當年德國無法在小組出線,舉國嘩然,德國足協於是推出了青訓計劃,開始大刀闊斧改革,這十四年來的經營,終於在今天的世界盃頒獎台上得到了回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