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佔中博弈兩極化 中間力量邊緣化

2014-07-04 16:20

? 人氣

七一遊行。

七一遊行。

香港七一大遊行數以十萬計示威者上街,部分示威者晚上續於中環遮打道集會,並參與由學生帶頭的「佔領中環預演」,警方最後清場並拘捕五百多人。其中,泛民各派各自籌謀,激進派低調保留實力,溫和派為選票漸趨激進,中間派的力量卻越來越陷入了邊緣化的陰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是事先張揚的大事件,但也充滿了懸念。延綿近二十多個小時的示威和「佔領中環預演」,成為香港政治的拐點,主辦當局聲稱有五十一萬人參加的七一大遊行,以及通宵佔領中環地區行動,展示反對派的政治肌肉和決心,但香港的佔中博弈走向兩極化。泛民主派勢力中的溫和勢力和中間力量,也陷入邊緣化的陰影。

這次佔中預演行動中,被視為泛民的溫和派打前鋒,包括工黨李卓人和民主黨何俊仁等,他們陪同學生一起留守遮打道,最終被警方拘捕。

反而激進派的政黨和人物,大多沒有參與這次佔中預演。只有華人民主書院的陶君行參與學生的行動,最後也被拘捕。先前表態要參與佔中的人民力量主席袁彌明凌晨接受亞洲週刊採訪時表示,她目前所知的情況是,人民力量並沒有安排人手參與佔中預演。而社民連副主席吳文遠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要保留力量參與真正的佔中行動,故不參與七一的佔中預演。

但這並不表示激進派的克制,恰恰相反,他們是為了將來更激進的行動做準備;而被視為溫和派的力量,為了選票和在黨內的地位,也要不斷採取更激進的行動。這也顯示了中間派的力量,越來越陷入了邊緣化的陰影。

而在博弈的另一方面,北京與特區政府都先後表示,不可能接受公民提名的普選方式,指出這違反基本法。由於特區政府會在月內公布最新的政改方案,預料最可能的發展,是擴大提名委員會的人數,增加它的認受性。

更為彈性的方案,就是在提名委員會之前,開放公民提名,但獲提名者最終要交由提名委員會選舉通過。

不少人擔心,一場幾百人的佔中就已經需要五個半小時清場,一旦上萬人佔中香港警力根本無力招架。最後是否會出動解放軍呢?佔中的預演讓壓力升級並充分證明了其不可小覷的可怕威力,但未來升級的博弈反而更讓人隱隱不安。

雙方都展示強硬的姿態,不肯退讓,激進勢力挾民意洶洶的力量,如脫韁野馬,衝垮了各種中間力量的妥協空間,似不在任何人控制之內,而溫和派卻越來越邊緣化,一些被視為溫和派的力量,如香港政改一樣,走在一條險象環生的鋼絲上。

反對佔中的力量包括媒體人周融、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嶺南大學教授李彭廣等,他們質疑佔中的效果,並預測最後會事與願違,弄巧反拙,使原來計劃在二零一七年落實的普選更不可能。

知名經濟學者雷鼎鳴說,無論用什麼方式爭取,都不會動搖北京政府,但「激進的方式反而會失去一部分民意,而最壞的結果是沒有普選」。

參與遊行的人是否會支持佔中?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懸念。媒體人周融就認為,七一遊行就是再多人,也和佔中是兩回事,每年七一都是嘉年華式的活動。他說:「不代表出來遊行的人都支持動亂。」

香港人在七月一日的早上,不僅為這一天的遊行人數作預測,評估是否會超越零三年的五十萬,並且要緊張注視晚上學生所主導的「佔中預演」,會以什麼方式收場。

長達十九小時的示威

對一些參與佔中預演的示威者來說,這是延續約十九個小時的政治活動,從下午兩三點開始的遊行,一直延伸到第二天早上的八點多被警察拘捕,他們度過了生命中最長的一天。

典型的香港盛夏午後,氣溫超過攝氏三十三度,在陽光直射之後,又夾雜了兩場驟雨,雨水和汗水混合,遊行的人海裏都瀰漫了汗味與種種體臭味,但人群的亢奮並沒有被雨水撲滅,也沒有被汗味擊退。遊行隊伍從銅鑼灣的維多利亞公園出發,從下午開始,一直到傍晚的六點,由於人數眾多,很多人還沒走出維園。

香港已經有十年沒有見證過如此大規模的遊行。今年的七一大遊行,組織方統計有五十一萬人參加,警方統計有九萬人參加,香港大學的民意研究計劃計算出十七萬,而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行政學系教授葉兆輝的數字則為十二萬,但不論是哪一個統計單位,都得出了零四年以來的最高數字。

不到四公里的路程,讓遊行隊伍從白天走到黑夜,隊伍下午三時許從維園出發,隊尾在十一點才到達終點中環遮打道。維園是港島第一大公園,佔地十七公頃,它的六個七人足球場、四個籃球場在出發前一個小時早已經擠滿人,待遊行進行五個小時之後,遊行隊伍的隊尾才剛剛能從這裏出發。

爭取真普選無疑是這次遊行最大的主題,活動組織者將遊行的主題定為「捍衛港人自主、無懼中共威嚇、公民直接提名、廢除功能組別」。香港內部的團結與外部的壓力,共同造就了市民七月一日的熱情,六月初北京發表的一國兩制白皮書,提出「高度自治權的限度在於中央授予多少權力」以及「堅持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治港」,在香港引起巨大爭議,六月末香港「佔領中環」組織發起普選方案的全民公投,三個候選方案都含有北京明確反對的「公民提名」,這次公投共得到了七十九萬選票。

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七一遊行既有爭取真正普選的主題,也給無數群體提供了發聲機會,讓他們講出各自的訴求,遊行隊伍由香港新界東北居民打頭陣。三天前,將佔用大量農地的新界東北開發計劃的撥款議案,剛剛在激烈的反對聲中通過。在新界東北居民之後,關愛同性戀的組織、各大院校學生會等不同組織逐個離開維園。這次參加遊行的組織還包括宗教團體、勞工團體、外勞組織、各大政黨、法輪功、動物保護組織、環保組織等等。

警方原定開放三條西向行車線供遊行隊伍使用,在馬路中間架起鐵馬,維持東行線有限度通車。由於人潮擠滿遊行路段,前進十分緩慢,四時警方加開兩條電車路,但仍然於事無補。

這次遊行並不輕鬆,當天香港氣溫在三十攝氏度以上,還不時下雨,濃厚的汗味和悶熱的空氣籠罩在隊伍之中,在絕大多數路段,遊行隊伍的密度與高峰時段的地鐵車廂無異。

學生組織學民思潮的領袖黃之鋒、黎汶洛透過麥克風呼籲警方開放東向三條行車線,千百市民起哄高叫「開路!開路!」,氣氛高漲。幾名學民思潮義工將鐵馬前連成一排的路障拆走,和部分民眾試圖突破警方封鎖線,十幾名警察聚攏牢牢抓住鐵馬,雙方一度推撞。半小時後,銅鑼灣商務印書館對面,民眾衝破防線,搬開鐵馬,遊行人士從缺口湧向西行線,路上行駛中的數輛巴士、小巴淹沒在人群之中。

香港警方對遊行人數的統計數字為九萬八千六百人,主辦方則說有五十一萬人,主辦方批評警察統計人數只統計出發地點聚集的人數,沒有統計全部參加的人數。兩個統計數字歷年差異均較大,但是二零一四年,警方統計數字與主辦方統計數字的差距卻是歷年最大,達到四十餘萬。

晚上十一時,最後一班遊行示威人士走到終點站遮打道的集會現場。學聯和學民思潮兵分兩路,由黃之鋒牽頭的學民思潮包圍位於金鐘的特首辦公室,學聯則留守在遮打道集會現場。到凌晨十二點,學聯秘書長周永康接過民陣召集人手上的話筒宣布:現在是學聯佔領遮打道的時間,佔領行動開始。

警方於中環遮打道以北和以西位置架設兩米高水馬,阻止示威者衝出干諾道中和衝過畢打街。警方對今年七一遊行及集會嚴密戒備,部署級別猶如「佔中預演」。有報道稱警方的部署與往年比較有「三大升級」,其一是配備二零零五年香港舉辦世貿會議時,為應對韓國農民示威時曾使用的裝有頭盔、防毒面罩及乾糧的「彈袋」;其二是以水馬及大型膠板,於德輔道中一帶築成逾兩米高「之字形」封鎖線,以防預演佔中者向四周擴散;另大量機動部隊警員駐守遊行路線,以鐵馬取代膠帶分隔遊行隊伍與不開放的行車線。

這一晚,佔領現場的人數並不多,據目擊者稱,現場只有五、六百人,而學聯公布的數據是現場佔領者為兩千人。

警方為應對示威者,共出動四千警力。而根據亞洲週刊先前有關警方部署的報道,警方就佔中行動的最多的動員人數為五千左右。

清場時間從凌晨三點開始,直至早上八點半,歷時五個半小時。警察公共關係科總警司許鎮德表示,在遮打道的清場行動中,共拘捕五百一十一人,分別是三百五十一男一百六十女,當中包括李卓人及何俊仁等立法會議員,他們被旅遊大巴送往黃竹坑警察學院扣留。警方表示將按既定程序處理,不一定會檢控,他又說,警方在清場行動中使用的武力適當及必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