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跟著貿易走,別無選擇介入他國內亂:《中國的亞洲夢》選摘(4)

2018-01-27 05:10

? 人氣

作者指出,中國仰賴經濟外交,是因為缺乏政治影響力。美國在亞洲的力量來自於區域同盟結構,中國和美國不一樣,需要經濟夥伴才能追求地緣政治目標。(美聯社)

作者指出,中國仰賴經濟外交,是因為缺乏政治影響力。美國在亞洲的力量來自於區域同盟結構,中國和美國不一樣,需要經濟夥伴才能追求地緣政治目標。(美聯社)

國家是因為出於設計而邁向大國,或是因為必要而順勢而成為大國?歷史顯示,往往兩者兼具。習近平追求他的「大國外交」願景時,他把外交事務要韜光養晦、自我節制的舊理論拋到九霄雲外。他追求民族復興—「中國夢」—是恢復中國在亞洲傳統領導地位的刻意嘗試,不只要做為大國,還要成為區域發展的力量。中國小心翼翼使用經濟外交爭取鄰國接受它的願景,並以商業抵制和軍事行動隱含威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事實真相是,中國別無選擇,必須開始舉止行動像個大國。鑒於其人口眾多,以及過去三十年經濟增長突飛猛進,已經大到無法裝聾扮啞。美國和歐盟官員長久以來都呼籲中國在世界事務扮演積極角色。套用美國前任副國務卿佐立克(Robert Zoellick)的話來說,要成為「負責任的利害關係人」(responsiblestakeholder)。

一、現在,中國的領導人開始接受這個地位,追求更強力的外交政策和建立自己的國際機構,美國和某些亞洲盟國卻開始焦急。可是,中國的經濟和戰略利益分量日益加重,表示再也不能不扮演更積極的全球角色。簡單地說,為了保護海外利益,中國必須介入別國事務。大國一般都會這麼做。

中國需要保護的是什麼利益?中國在二○一五年七月頒布實施的國家安全法,說明了所謂的「核心利益」是什麼。

二、以外交政策而言,就是主權及保衛領土完整的原則。除了台灣、西藏和新疆,外交政策官員現在也表明,北京把南海及目前由日本控制的釣魚台(尖閣群島)也視為核心利益。印度的阿魯納恰爾省,中國人稱之為「藏南」,可能也列入這個範圍。在中國看來,本來就屬於自己的領土主張主權,怎麼能說是擴張主義的行徑?

習近平新近提出的,在亞洲奮發有為的外交政策明白宣示:中國會把貿易、投資,和其他經濟好處送給所有接納,或至少不挑戰,其核心利益的夥伴。中國仰賴經濟外交,是因為缺乏政治影響力。美國在亞洲的力量來自於區域同盟結構,中國和美國不一樣,需要經濟夥伴才能追求地緣政治目標。一帶一路倡議的戰略目標是促進中國成為發展的引擎,編織在亞洲及其他地區相互依賴的網。北京希望大規模基礎設施的投資,將說服亞洲國家把經濟利益放在安全考量的上位。中國的長期目標是把鄰國的繁榮和本身的進展綁在一起,構成所謂的「命運共同體」。

習近平在北京的人民大會堂迎接「老朋友」穆加比。(美聯社)
習近平。(美聯社)

中國會成功嗎?首先,北京必須拚命爭取信任,尤其是在依賴民意支持的政治體系裡。在與中國有領土糾紛的國家,或是對中國有長期歷史恩怨的國家,如越南和印度,尤其是如此。

中國的「雙贏」外交概念經常被譏為「只讓中國雙贏」的代稱。沒有人會認真相信中國的動機是把發展推及到國門之外,特別是中資企業根本沒有這方面的開明紀錄。

即使中國某些外交政策顧問也警告說,擴張經濟可能招來反彈,緬甸和斯里蘭卡的事證就在眼前。中資企業有許多是國有企業,它們罵名在外,不太介意當地的敏感事項,不論指的是引進中國工人,或是破壞環境。中資企業樂於與地方菁英或非經民選產生的官員交往,但十分不擅長與公民社會打交道。當偏袒中資企業的夥伴當權時,這種做法可能行得通,可是威權政府往往撐不住就崩潰。政治風向丕變已經推倒許多海外大型投資,日後這種情形還會不斷發生。

中國將拚命說服多數亞洲國家,的確用意良善。根據皮優研究調查全球態度的結果,巴基斯坦、馬來西亞和印尼對中國印象良好;在菲律賓和印度則喜憎互見;而越南和日本就一面倒負評沉重。

三、蒙古、哈薩克、吉爾吉斯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有許多鄉野裨史,因歷史記憶或蘇聯多年反中宣傳作祟,害怕中國「入侵」的心理仍很普遍。雖然這些國家樂於接受中國的投資,這種恐懼感仍會孕育怨恨。

現實狀況是,未來幾十年,中國勢力在亞洲各地的能見度將愈來愈強大。在中資企業擴張進入新市場,數以百萬計的中國人遷居國外找工作之下,北京將發現自己無可避免地被牽扯進外國政治的渾水。二○一一年春天這個跡象首度浮現,不是在亞洲,而是在遙遠的北非。利比亞陷入動亂,中國出動飛機、船隻、巴士和卡車,撤出三萬五千多名中國工人。中國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投票支持對虐待人民的格達費(Muammar Gaddafi)施加制裁,也同意第二項決議,此一決議最後導致北約組織帶頭,促成利比亞政權更動。

習近平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習近平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四、北京不尋常地介入外國內亂反映出一個冷酷的現實:七十五家中資企業在利比亞總共投資約一百八十八億美元,而中國必須保護僑民和資產。推翻另一個國家的專制領袖,是中國本身專制領導人不敢掉以輕心的大事,原因不用說,大家都清楚;但是利比亞發生的狀況讓他們別無選擇。我們不難設想,亞洲若發生類似危機需要中國採取類似的干預行動。中國更加強悍,不只是尋求恢復民族榮光之際意識型態產生變化。這是在商務及戰略擴張之下必然的結果。估計中國已有五百萬國民僑居海外,隨著一帶一路倡議進展,對中國國家機關的要求將會上升。中國已經承諾大舉投資巴基斯坦,將是中國僑民最大的安全風險。薛尼(David Sydney)曾任美國主管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中亞事務的副助理國防部長,為中國政府處理本地區的策略借箸代籌、提供建議。他警告說:「中國公民遭到殺害,還會有更多人喪生。」

五、伊斯蘭馬巴德已在訓練一支特種安全部隊,組織數千名警衛保護在「中巴經濟走廊」這個連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最大項目工作的中國國民。但是北京深怕不安全會溢散越過邊境,進入自己動盪不安的新疆。在巴基斯坦,就和鄰國阿富汗一樣,中國已經發現經濟問題和安全問題無法分割。

習近平已經保證動用中國國家機關的力量,包括軍事力量在內,來保護中國人民安全。習近平在二○一二年的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接篆出任總書記,「保護海外國民」終於列入政治優先事項。

六、二○一三年北京發布的國防白皮書也首度表明,解放軍必須提供中國海外利益保護。即使成為國家政策之前,中國部隊二○一一年已在泰、緬、寮三國邊境交會的金三角地區,追拿殺害十三名中國士兵的凶手,即使這些行凶犯案是發生在中國國門之外。調查工作導致一名緬甸幫派頭目被引渡到中國雲南起訴和槍決,以及中國部隊進入湄公河巡邏。

習近平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習近平視察軍委聯合作戰指揮中心。

七、中國的經濟外交的假設前提是保證會互相有利,不過只要國家權力崩潰,這項政策就會遭受到重大壓力,而使中國的利益受到威脅。假設中國工人在巴基斯坦遭到屠殺,北京會感受到極大的國內壓力要求直接介入。過去,外交部曾經收到民族主義者寄來鈣片,諷刺它骨頭不夠硬。

八、習近平改採奮發有為的外交政策,是要彰顯中國是個大國,但也是對成為大國之後的現實做回應。歷史顯示「貿易跟著國旗走」,但有時候也會「國旗跟著貿易走」:英屬印度先是由英國東印度公司負責管理的貿易殖民地,直到一八五七年發生暴亂起義,英王才決定直接派官治理。

九、沒有人預測會出現中國式的帝國,但是北京決心保護其國家核心利益及人民權利,代表外交事務上不再介入他國事務已經不再是選項。經濟現實促使中國走向大國地位,中國將在全亞洲投射更大的政治和軍事實力,不論亞洲人想不想要。

中國亞洲夢立體書封(時報文化提供)
中國的亞洲夢》立體書封(時報文化提供)

*作者米勒(Tom Miller)現任香港《中國經濟季刊》執行總編、香港GaveKalResearch資深分析師,曾任《南華早報》駐北京記者。旅居中國十四年,現來往於英國、亞洲,著作《十億民工進城來》。本文選自作者新著《中國的亞洲夢:沿著新絲綢之路打造帝國》(時報出版)。本系列結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