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解封」後如何維持低確診數?公衛專家曝3原則

2021-07-08 09:10

? 人氣

台灣爆發本土疫情,採取防疫三級警戒高度管制,民眾減少出門、街道冷清。(資料照,柯承惠攝)

台灣爆發本土疫情,採取防疫三級警戒高度管制,民眾減少出門、街道冷清。(資料照,柯承惠攝)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7日宣布新增39例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個案,我國每日新增確診數從6月25日起,每天都在100例以下;7月4日起,每日新增確診數更都在50人以下,雖指揮官陳時中仍不鬆口,但外界對於12日後三級警戒「微解封」已充滿期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至於「微解封」能放寬到何種程度?台灣大學公衛教授陳秀熙7日主持防疫線上直播討論會時表示,從科學角度綜合各項因素來判斷,台灣已有幾項符合解封的指標,防疫措施可容忍放寬到原本三級警戒的65%,但仍要維持精準檢測機制,並加速接種疫苗達每天25萬劑,若能做到以上3點,疫情能維持在跟目前一樣每日新增100人以下的情形。

從數字看疫情 陳秀熙:台灣已達解封標準

陳秀熙指出,台灣在5月中旬爆發疫情,但在三級警戒、NPI措施、擴大篩檢等手段下讓疫情降溫,從6月初開始至今,最近一個月Rt值(有效再生數)都小於1,雖然有出現零星群聚感染,但從流行病學角度來說,已是充足的解封理由。他評估,目前國內疫情的Rt值為0.35,目前NPI措施加篩檢措施可達到94%效益。

陳秀熙進一步分析,重症、致死率跟醫療量能息息相關,以台灣疫情現況來看,確診人數、康復人數及致死率加以計算出的解封指數為0.32,已低於0.5的標準,這也是一項能解封的指標。

陳秀熙也提到,確診個案如本身患有慢性病,會導致致死率上升。以台灣為例,30歲以上的確診個案,有無慢性病致死率會相差16倍,所以考量到這高風險族群,或許可以思考調整疫苗接種的順序。

20210707-台北市幼兒園教職員工7日施打新冠肺炎疫苗。(柯承惠攝)
陳秀熙提醒,患有慢性病者染疫後死亡率明顯偏高,建議讓高風險族群優先完成疫苗接種。示意圖,與新聞個案無關。(資料照,柯承惠攝)

另一方面,受惠於美國、日本捐贈大量新冠疫苗,目前我國前六類接種對象的接種率已達到75%,陳秀熙直言,這也是很好情況;同時外界擔憂的環南市場群聚,已在及時大規模篩檢下獲得控制,也是能鬆綁防疫措施的條件。

指揮中心設入境3防線 陳秀熙:難有漏網之魚

指揮中心規定,即日起所有旅客入境時都要接受PCR篩檢,從高風險國家入境者一律公費入住集中檢疫所14天、其他國家入境者也都要入住防疫旅館或集中檢疫所,同時在隔離的第10至12天間以「家用快篩」採檢一次,解除隔離前也需進行PCR檢測,確認陰性才能解除隔離。

20210705-新北市機動快篩隊5日至樹林區博愛街市場為攤商篩檢新冠肺炎。(柯承惠攝)
指揮中心宣布入境者都要接受PCR篩檢。示意圖。(資料照,柯承惠攝)

陳秀熙肯定指揮中心加嚴邊境防疫作為,他說明,入境時採取高敏感度的PCR採檢可找到初期隱性個案,期間增加一次快篩採檢,即使敏感度不及PCR,但能找到Ct值低的確診個案並即早隔離,檢疫期滿再用PCR檢測,也能找出無症狀個案,設下三道防線,推測遺漏個案幾乎小於1。

針對屏東枋山出現Delta印度變種病毒社區感染一案,陳秀熙分析,衛生單位早在6月23日就迅速擴大匡列、採檢及隔離,僅造成17人確診,也未傳播到外縣市,推估Rt值僅0.3,他直言這是非常好的訊息,看來疫情也已受到控制。

看更多【新冠肺炎疫情】最新報導:https://bit.ly/3aAQ9d6

喜歡這篇文章嗎?

盧逸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