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菲特寫給股東的信,學會用「鋪梗力」贏得信任的溝通技巧:《鋪梗力》選摘

2017-12-13 05:10

? 人氣

電影《征服情海》(Jerry Maguire)有一段令人難忘的情節,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飾演的同名主角衝進房間,和裡面的人打了招呼(包括他的分居妻子桃樂絲),然後滔滔不絕說了段獨白,列出他們應該繼續共同生活的原因。桃樂絲聽到一半時抬起頭打斷他,說出那句有名的台詞:「你打招呼時,就已經得到我了。」巴菲特在他的致股東報告書中,以「家人」得到了我的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巴菲特的週年致詞出現在報告書的第二十四頁,這或許說明了巴菲特深知鋪梗的價值,他在報告書首頁上方就建議股東先跳到那一頁,在閱讀其他資料之前先看那篇「預設框架」的致詞。蒙格也寫了篇五十週年致詞,放進這份報告書,雖然他沒有在預測公司持續非凡獲利之前先提到家人,但他確實運用了增強信賴感的策略,提及過去曾經犯下的一些管理失誤。我可以說,蒙格(和巴菲特)的這套方式,絕對不是耍詐,我反而認為,這個例子顯示了真正值得信任的溝通者,也可以聰明地(這個案例中的兩位男士尤其聰明過人)體認到,先揭露事實,為成功說服鋪梗,有助於贏得重要的信任。

在巴菲特的五十週年致股東報告書獲得的一片好評中(例如〈華倫巴菲特發表了此生最佳報告書〉或〈不投資波克夏就是傻瓜〉這類新聞標題),沒有任何人談到巴菲特為他的論述巧妙設計的家人概念框架。雖然大家沒注意到這一點,並不令我感到意外,畢竟在這個講究邏輯分析和事實根據的金融投資世界,聚焦在訊息本身的價值才是約定俗成的做法。當然了,論證的價值可以構成值得傳播的訊息,然而,有效溝通還有許多其他的層面可以構成重要訊息。麥克魯漢告訴我們,媒介可以是訊息; 社會認同原則告訴我們, 多數群眾可以是訊息;權威原則告訴我們,發布訊息者可以是訊息;一體感的概念則告訴我們,自我與他人的統合也可以是訊息。

*作者為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心理學系教授、「Influence At Work」總裁。本文選自作者時報出版最新作品《鋪梗力:影響力教父最新研究與技術,在開口前就說服對方》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