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參考》霧霾中的北京病人

2017-10-29 06:40

? 人氣

面對霧霾,難道我們只能期待政策的垂憐?

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教授鐘傑,曾經在文章中提到,在中國一個大型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大約有17.5%的中國人,可能被診斷為有某一種心理疾病。當遇到霧霾天氣,這些人會產生各種不同的心理反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第一類反應是焦慮,例如有焦慮症的人,總會擔心生活中某些平常的事情,會有嚴重的後果,遇到霧霾,也就會有更多的擔心和困擾。

第二類反應是憂鬱,霧霾加劇了憂鬱情緒,更加的低迷。

第三類反應是憤怒,例如有偏執型人格障礙的人,在霧霾天氣會異常憤怒,把自己內心的痛苦憤怒地歸結於外因。

目前看來,霧霾對心理健康影響最大的,是那些從前就患有心理和精神疾病的人群。有一種解釋是,霧霾會遮蔽日光,天空陰霾,接受到的日照減少,心情也受到影響。這被歸結於季節性情感障礙(SAD)。

如果霧霾是一個誘因,對大部分心理健康的人,又會有什麼影響?

霧霾對正常人心理的影響,很大程度上來自焦慮感和恐懼感。對身體健康很在意的人,愈發注意身體的一些信號,咳嗽、鼻炎、眼睛發疼發癢,放在平時不太在意,和霧霾聯繫在一起,內心的陰影面積成倍劇增,把這些信號和惡疾對上號。

家長會擔心孩子的健康,因為霧霾,孩子無法外出活動,呼吸道健康受到直接的襲擊,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家長一旦開始焦慮,整個家庭的幸福感都會受到影響。

重霧霾來臨,不要說本來就有心理疾病的人,即便是心理健康的人,也會不可避免的感覺到壓抑、情緒低落。

我生活的成都,有朋友以前從來沒考慮買保險,但是當去年12月出現AQI超過700的天氣時,她擔心自己會生病,立刻買了保險。

用美國一位從事空氣品質和心理健康研究的學者Jennifer Weuve的話來說,在應對霧霾這件事上,我們更多是期待政策的垂憐。

可是,難道我們只能期待政策的垂憐?

*作者為前媒體人,心理諮詢師。本文原刊《西洋參考》公眾微信號,授權轉載。

更多好文請刷《西洋參考》微信公眾號二維條碼。
更多好文請刷《西洋參考》微信公眾號二維條碼。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