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中國搶攻疫後時代機先,美國和台灣小心!

2020-12-30 07:00

? 人氣

中國快速控制疫情,經濟恢復上也超越美國。(示意圖,美聯社)

中國快速控制疫情,經濟恢復上也超越美國。(示意圖,美聯社)

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近日一份報告,預測中國GDP將在2028年超過美國,提前成為全球最大經濟體。不約而同,美國彭博社日前也指出,由於中國比西方國家更快、好地控制住疫情,所以中國經濟注定比先前預測的快五年超越美國,到2028年時,世界上最大兩國經濟體將交換位置。這兩份報告引起國際高度重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冠肺炎病毒肆虐一年,美國疫情居高不下,歐洲近日持續升高,亞洲也不靜好,日本、韓國、香港甚至台灣都吃緊。只有中國風景獨好,新生確診病例絕無僅有,率先進入疫後時代,經濟穩步開展,儼然將要獨領風騷。

中國經濟復甦,美國失業人口暴增

中國經濟再度活絡,近期出現一個信而有徵的指標。從東亞到北美,爆發了貨櫃爭奪戰,許多國際航商為了搶櫃,不願從美國載貨出港,而是直接將空櫃從美國調回中國,即使遭罰也無懼。這波貨櫃市場爭戰的怪異之處在於從中國裝櫃出口到美歐,回程並非無貨可拉,但業者寧可空櫃直回中國再裝櫃出口,緣由是需求殷切,中國出口業者願出可吸引海運業者寧願犧牲回程載貨利益的高價,以爭取時間,所以貨櫃業者寧以空櫃換取高利。即使美國採高關稅壓制中國,但市場對中國貨需求激增,從醫療物質到電腦、手機、腳踏車等物需求激增又急切,而全球只有早早復工復產的中國有能力快速擴增產能,能滿足天量的急需,於是出現中國出口貨櫃只有去貨而無回貨的異象。

中國是全球唯一體系最完整的工業大國,工業總產值超過了美、日、德、韓四個工業大國的總和,且體系完整,在不少科技領域側身世界前列,甚至反超美國。現在又因抗疫有成,先一步邁向疫後經濟再發展時代,適逢從明年開始的「十四五」大計,北京決大力發展以5G、AI、大數據等高科技為內涵的「新基建」,力爭在2025實現製造業強國及「2035中國標準」的目標。這樣完備的工業體系,已非美、日、歐列強所能競爭與脫鉤,儘管在一些關鍵性科技產業上仍有短板被美國勒脖子。疫情首先衝擊中國經濟,如今卻是交出高分答卷的國家,而且財政開支增幅與財政赤字規模都遠低於美、日、歐,留下大量未來宏觀調控的子彈。

反觀美國,永久性失業人口仍然居高不下,近期消費者信心指數遠低於過去五年平均數,工業生產及產能利用率猶未恢復亦遠低於疫情前水準;雖然零售銷售年增率較高,但主要源頭大量紓困計畫流到市場,民眾增加的移轉性收入帶來的短暫激勵效果,事實上與實體經濟背離。以聯準會為首的各國央行總會這回莫不大力出手救援,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持續背離,導致金融資產泡沫化的風險不斷地積累;尤其可慮的是,實體經濟越來越依賴政府紓困及寬鬆貨幣的特效藥,各國央行接近零利率及無限量量化寬鬆政策難以休止,所以資金成本極低,政府、企業、民眾大力舉債,使政府與民間債務激增。這在一時之間雖可使經濟體系中的營利活動及金流不致斷裂,避免可能的系統性危機,問題是疫情趨緩後,若降低無限量QE力道,市場利率隨而提升,極可能造成企業現金流的斷鏈,可能引爆違約潮,甚至出現主權債務危機,後果無以把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