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多畏懼川普落選,台灣就多像筆尖

2020-11-01 06:40

? 人氣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29日在佛羅里達的坦帕市造勢。(美聯社)
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當選,還是可能維持對中國強硬的路線。(美聯社)

從大陸面對美國大選的態度也能看出此點,大陸民眾肯定不會喜歡川普處處針對大陸的言行,但也有不少人認為川普這種令人「捉摸不定」的風格對美國利大於弊,川普也因此有了「川建國」的戲稱,諷刺川普對美國的治理不當反而穩固了大陸的長期發展;而倘若是拜登當選,其奉行多邊主義的做法,可能會使中美雙方在競爭中留有協商調和的餘地。中美間博弈已行之多年,大陸也有不同的因應策略,並沒有「一定要誰當選」的強烈需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況且,儘管川普的遏華態度更加鮮明,也難以斷言他會因此幫助台灣「抵禦、甚或脫離大陸」。從近期美國共和黨參議員盧比歐(Marco Rubio)表示:「美方該做的不是協助台灣在與中國的全面衝突中獲勝,那是不可能的。」而白宮國安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被問到若北京對台動武的美國對策時,也是避重就輕、模稜兩可地回答。從這些都能看到美國在「抗中」與「助台」間的分界。美國可以幫台灣充場面、長面子,但在計算實際的利弊得失時,那就顯然不是同一回事。

從外交部長吳釗燮近期不斷強調「台灣防衛要靠自身」、「目前不尋求與美國建交」等發言,便能理解到蔡政府在美方壓力所釋放的「暗示」,但一心嚮往川普幫助台灣「獨立建國」的台派似乎並未察覺,除了替川普瘋狂造勢外,網路上也不乏許多抹黑羞辱拜登的哏圖,將其形容為「無恥的親中政客」,並加大宣傳拜登當選後可能對台灣產生的不利局面。

基於自身利益或價值選擇等因素,不同國家或地區的民眾對美國總統候選人會有不同偏好,官方也會有不同策略傾向,這些都很合理。但在台灣,已非喜好問題,而是將川普視為台灣最後的「救命稻草」,生怕開票結果不如人意,將對台灣前途產生重大影響。

最佳台美關係  拜登接手便告吹?

倘若全盤接受台派的說詞,認為拜登一旦當選台灣處境將大為不利,其實更加印證了「台灣關係史上最佳」只是一句弱不禁風的口號,只是美國總統換黨換人,蔡政府先前不惜得罪北京、極力配合美方的種種舉措便會就此歸零。如果「台美關係」真如台派所言的這般脆弱,台灣就更不該天真地將雞蛋全部放到美國的籃子裏,全力押寶在台灣人無法控制的「美國政局」。

台灣人看待台美關係時總充滿矛盾,如果真對台美關係深具信心,不論拜登或川普當選,台灣應該都有其政策轉圜的餘地,不會因誰當選總統而有劇烈變動。台灣對川普的選情如此恐慌,甚至指出拜登是「賣台分子」,這也反面證明了,蔡政府不斷塑造的台美關係僅僅是川普的一場「個人秀」,而不具可靠的穩定性。那麼,台灣為何要配合美國選舉而惹火上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