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劉曉波的去世談兩岸的變與不變以及對未來的期許

2017-07-19 06:20

? 人氣

此外,近年中國人民高漲的民族主義,也造就了共黨專制統治的溫床。中國最近三十年的經濟開放不僅沒有因為全球化會衝破國家蕃籬而淡化中國的民族主義,反而因中國沉重的歷史包袱、幅員遼闊、各地發展不均、文盲過多等因素,不管全球化過程對其經濟、社會、資訊與思想的正面或負面影響,均引發了強烈、不理性的民族主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大陸源於歷史經驗與後設教育所建構的強烈民族主義,讓中國政府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發揮強大的動員力量,促進了經濟快速的成長;然而,中國在經濟起飛、國力強大後,因百年歷史國恥的作祟,在與國家對外競爭刺激以及政府的鼓勵下,中國人民日漸滋長的個人意識與民主概念,反而在政府壓制與鼓動國族主義下,轉化為更強烈的民族主義,例如這幾年的強烈反日事件以及在南海地區與亞太國家的衝突,背後均是中國不理性的民族主義所引致。這也是劉曉波只是倡導「零八憲章」、催動中共民主改革,中共卻以顛覆國家政權罪名羅織他入獄、關到死的結構性原因。

此外,中國經濟開放雖讓她變成經濟強國,但全球化所帶來的貧富不均、失業率提高、農民盲流、犯罪激增、道德腐化、貪污盛行、農民與勞工抗議不斷及環境破壞等種種社會問題已讓大陸不少民眾及知識份子排斥西方資本主義,激起中國人民的民族主義情懷,這是已入獄的薄熙來當時為何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而全球化所帶來的資訊易得性、西方民主思想的輸入、全球資訊的快速交換及網路論壇的興盛等雖讓大陸年輕知識份子漸有民主概念,但一旦與世界各國及台灣討論中國的國家民族問題與對外策略時,由於歷史包袱的作祟,加上網路對談的迅速反應,無法理性沉澱、深層思辯的結果,反因本能的反應滋生更強烈的民族主義,從網路上年輕世代對台灣問題的強硬攻擊態度即可了解。

這十幾年中國民族主義伴隨著國力的強大反而更強烈,已造成世人對其崛起充滿戒心。民進黨執政時,阿扁因內外形勢所迫,朝著「一邊一國」法理獨立方向發展,中國因而制定反分裂法,以法律明定對台的強硬政策,引發美、日等國對其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的嚴重關切。國民黨重新掌權後,縱使為緩和兩岸關係委曲求全,在以「一中」為主、中國不認同我方「各表」內涵的不利情形下,展開兩岸交流合作,但習進平最近已將原本有點模糊空間的所謂「九二共識」限縮為「一中」,更對外宣稱「一國兩制」統一台灣的目標不變。

最近10幾年,兩岸關係在中國對台灣的「胡羅菠與棍子」策略下以及雙方經貿往來越來越密切、政治關係卻愈發疏遠的情形下起起伏伏,其中所顯示的乃是中國與台灣在全球化潮流與民族主義互動、拉扯下的弔詭關係。這幾年中國統一台灣的民族意志隨著其經濟發展未曾稍減,民族意識高漲,蔡總統就任後,大陸人民灌爆蔡的臉書即是明證。而台灣經過多年的全球化洗禮,亦發展出以維持現狀為主要訴求的泛台灣意識以及強烈的台灣民族意識,欲與中國分離;惟台灣內部亦由於國民黨長期的執政及38年後來台的大陸外省住民等之影響,在泛台灣意識的架構下發展出中研院研究員張茂桂所說的「外在的、遠距離的中華民族主義」,雖希望維持現狀,但也贊成未來與中國統一,以致台灣人民對未來兩岸關係的看法不同,「國家共識」亦有異,嚴重影響政府兩岸政策的執行效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