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展望深度科技新創與投資

2017-06-02 06:50

? 人氣

話雖如此,將這波機器學習稱為人工智慧其實還是滿值得商榷的,因為這波機器學習說穿了就是把各種結構的數據圖像化,然後再用神經網路去逼近,這種類型的人工智慧還對於前後文(context)的感受力還很弱,當然也遠遠無法無中生有地創造出新的典範來。有許多機器學習的專家認為,在可見的一段未來中,我們在人工智慧上的進展都會停留在機器學習上,距離能產生真正智慧的人工智慧,還有一個很大的未知障礙要跨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光是機器學習的持續進步,就足以把我們現有的經濟生產力或社會福祉再往上提升幾個檔次,所以我們將持續看到創業家和風險資本家在機器學習上下注。

而和此息息相關的,則是如何和把更多實體世界的資料搜集起來,餵入永不知足的機器裡面,這裡我們就得靠各種新型感測器和協助它們連到網路的無線通信了。其中在新型感測器上我們特別看到歐洲的新創有著大好的機會,這是因為歐盟一直提供大量的資金給研究機構和學校做基礎研究,而歐洲也或多或少錯過了精實新創的浪潮,這表示在人才庫上歐洲並沒有出現人才都跑去做手機APP 的現象,現在資金再度回流到深度科技的結果,是我們看到越來越多矽谷的風險資本家出現在巴黎、倫敦甚至慕尼黑尋找新創。

將感測器和機器學習放在一起,除了可以處理環境大數據以外,更重要的是我們的機器人技術又向未來邁進了一步:各種感測器用來取代人類五感,機器學習則提供大腦功能。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高速成長早已經是有目共睹的,在不遠的未來我們也預期會看到越來越多消費者機器人,來代替人類執行乏味或者危險的工作。

機器學習應用在醫療上則有立即而廣泛的應用空間。過去一個癌症專科醫生可能需要累積幾年經驗看幾千張的切片照片,才勉強能出師。現在機器不用吃飯睡覺,幾週內就能夠從一萬張癌症切片照片中學習完成,取得和這個癌症專科醫生一樣的癌症辨識率。在醫療這種原本就是高度統計學和圖像的領域中,機器學習幾乎可以說是如魚得水,進一步地如果結合新開發的低價聯網量測裝置,將有機會真正實現遠端預防醫療

食物科技(foodtech)這年成長極快,然而世界面對的是糧食不均而非糧食不足,所以,我們真的需要合成雞蛋嗎?(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食物科技(foodtech)這年成長極快,然而世界面對的是糧食不均而非糧食不足,所以,我們真的需要合成雞蛋嗎?(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食物科技(foodtech)是另一個其實已經悄悄成長幾年的領域,最有名的當數投資人包含Khosla Ventures和Horizon Ventures的Hampton Creek,這間公司的核心技術是用植物萃取成分來合成各種不同食物,其中又以合成雞蛋最有名。

食物科技的新創大多主張世界人口爆炸,食物供給不足,所以要用更有效率的方式生產食物,因此比起「土長稻米、稻米餵雞、雞生蛋」這樣轉了好幾圈的生產方式,直接從植物去合成出雞蛋是更有效率的,同樣的邏輯也被開發著合成牛肉之類的新創主張著。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