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軟體吃掉世界,AI吃掉軟體

2017-05-19 06:50

? 人氣

人工智慧,正在吃掉軟體 ?程式工程師也會是世界加速轉變中可能失業的一群嗎? (翻攝推特)

人工智慧,正在吃掉軟體 ?程式工程師也會是世界加速轉變中可能失業的一群嗎? (翻攝推特)

「軟體正在吃掉世界。」(Software is eating the world.)是知名風險資本家馬克・安德遜的名言,安德遜・霍洛維茲風險資本管理公司的網站左上角也大辣辣地寫著這句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馬克・安德遜2011年說這句話是有背景的。在處理器硬體效能遠遠超越軟體所需的新創民主化浪潮下,各種新世代的精實新創都架在既有的電腦和新的移動裝置上推出各種純軟體應用。馬克・安德遜看到的是許多原本需要人為介入的商業流程,簡單到餐廳訂位,複雜到銀行服務,都可以用軟體簡化和優化,降低作業成本,提升服務品質,因此他喊出了這個今天矽谷琅琅上口的口號。

然後在2017年5月,我們台灣的老朋友、繪圖晶片大廠nVidia創辦人黃仁勳喊出了「AI正在吃掉軟體」(AI is eating software)。

這句話會不會變成矽谷另外一句順口溜還不得而知,但一個硬體大老豪氣喊出這樣的口號,並不只是替被看扁多年的硬體出口氣而已,其背後隱含了很多產業可能發生的巨大變動——包含軟體產業本身。

在「軟體正在吃掉世界」的精實新創浪潮中,創業家並不需要有著電機、物理或材料工程博士學位,也不需要理解處理器和匯流排架構,更不用管無線頻帶干擾或鋰電池電壓衰退曲線,只要會寫程式,就能夠從無到有地創辦一個像Uber或者Airbnb這樣的新創。

英特爾處理器電晶體數量對比美國勞工生產力。
英特爾處理器電晶體數量對比美國勞工生產力。

在我2016年初的一篇專欄中,我解釋了精實新創浪潮出現的原因,在於處理器效能因為是遵循著摩爾定律沒頭沒腦地進步,並不太在乎終端使用者是否已經跟上並充分應用其處理能力,在2000年代初期,持續進步的處理器與人類生產力的差距——我稱之為處理器紅利(processor bonus)——被拉開到一個相當大的程度,使得軟體創業家可以不用花太多精神優化軟硬整合,而可以純粹使用者為導向,專注在用起來很順暢的軟體來攫取大量使用者,從而躍上成長曲線。

但是再好的使用者介面或者流程,在人工智慧面前都會敗下陣來。

不相信我說的?朋友中有豪門出身的人可以去問一下,這些家族裡的長輩們十之八九都不在乎工具的使用者經驗——因為他們自己根本不需要使用工具,只管出一張嘴叫別人去幫他使用工具就好,不管這個人是僕人、秘書、助理或者是家族辦公室

這就是黃仁勳說的「AI正在吃掉軟體」的意思——試想所有這些新創或者科技公司努力千錘百鍊打造出來的流暢使用者經驗,都被人工智慧給取代掉,那就無所謂軟體好不好的問題了。

舉例來說,Uber的APP有著很流暢的叫車程序,但是仍然需要使用者解鎖智慧型手機,啟動APP,輸入目的地,選擇車型和付費方式(公司帳或個人帳),確認叫車。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