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台灣必須在國際教學市場上打敗簡體字,沒有藉口

2014-02-20 15:11

? 人氣

再一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傳統字:葉、諜、蝶、碟
簡化字:叶、谍、蝶、碟

葉簡化成叶,一點道理也沒有,木也沒了,草也沒了,聲音也不對,更糟的是,葉底下的「枼」,是個常用的形聲和會意的字符,在間諜、蝴蝶、光碟等常用字裡面會大量使用。所以呢,傳統字只要學一個「枼」,就可以通用於所有這些形聲字和會意字。

蝴蝶、光碟和樹葉有什麼關係呢?它們不只同韻,同時也都是薄薄的一片(枼原本就是葉的古字,所以它衍生出薄片的意義)。

這是傳統字系統學習的優勢,簡化字則破壞了這個系統,表面上葉子的寫法簡單了,但系統類推的優點卻破壞了。字音不再看出淵源,字義的會意關聯也完全消失。

簡化字根本的問題就是這樣,貪圖一個字的便利,結果卻是把整個系統打亂。更可笑的是,以這組字而言,碰到蝴蝶、光碟的時候,「枼」這個部件你還是得學,根本省不掉。

再一組:

傳統字:構、購、講、媾、溝
簡化字:构、购、讲、媾、沟

傳統字這一組都有一個共同的組字部件:冓。冓在甲骨文裡畫的是某種結構交錯的構造物,當它用來作形聲、會意字的偏旁時,用的就是這個交錯、交互、交流、溝通的意義。從傳統字的五個字來看,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如此造字的理由。

但在簡化字裡面這個造字的理由消失了,不但消失了,同時另外用兩組零件取代原先統一的冓字(勾、井),更糟的是,竟然有一個字保留冓部件不動。

單字簡化,但卻導致系統的負荷增加

這樣學生要學這五個字,是比較簡單還是比較困難呢?你要比傳統字學生更多學兩個組字部件,然後還要死記硬背這些字的字義,而傳統字要學的那個部件你也不能不學。單字好像簡化了,但系統的負荷則增加了。

相對的傳統字學生只要記一個冓字,所有五個字就都可以記得,不但可以記得,還可以理解他們為什麼擁有共同的組字零件。

(學簡字的洋學生如果看到「讲」字,心想這個字跟「进」字一定關係密切吧,他就慘了,找死了他都找不到關係何在。)

簡化字就是這種左支右絀的體系,眼光短淺到以為單字筆畫簡化了,文字就好學了,卻不知道漢字造字有本來的生態,破壞了生態導致所有字都要死背硬記,還洋洋得意說學習變簡單。可嘆。

漢字是由組件構成的文字。根據中研院的報告(漢字構形資料庫的研發與應用),針對大五碼的一三〇五一個常用、次常用字集,可以拆出四四一個基礎部件和一八五六個合成部件。而簡化字總表中的二二三五字,就額外新增了四十一個基礎部件,和二二五個合成部件。

從部件構字的角度言,簡化字事實上增加了漢字學習的難度和複雜性。因為你要多學更多新部件,而舊部件大部分也無法省掉不學。最糟的是新舊部件沒有關聯,所以兩個使用相同部件的傳統字,在簡化字裡面經常看不出它們原來曾經是一家人。

傳統字威力最強的地方

系統被拆散,關聯被消除,中文變成無法理解的文字,只能硬背。這就是簡化字為什麼無法簡單學的原因。而這也是我們使用的傳統字威力最強的地方,好學,可理解,學習效率高,還能串起三千年的漢字文化,包括簡化字也能在傳統字基礎上快速學習。

可惜我們空有神器在手,主事者卻不知道這威力有多大,只會做出看起來包山包海的專案,消耗可憐的預算,然後把來台學中文的市場越做越小。我們如果連祖宗留下來的寶貝都不曉得如何經營,還有什麼資格自居正體字的守護者呢?

台灣一定要、也必須要在國際教學市場上打敗簡體字,這是沒有藉口可講的。(更多老貓文章請看老貓出版偵查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