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平觀點:罪刑化、醫療化或社會重組,何者才是對治藥物成癮的良方?

2019-12-23 06:20

? 人氣

成癮這件事並非僅限於嗑藥。持平而論,在合法範疇內,許多人對許多事都有非常嚴重的成癮現象,其中有些對人類的傷害,遠遠超過所謂的「毒蟲」。例如金錢這個物質,其所代表的象徵意義,其實是資本主義社會和持具個人主義(possessive individualism)價值觀主導下,這個時代最嚴重的精神刺激物。Bruce Alexander也主張,這個時代最嚴重的成癮,是對金錢的嚴重成癮。 錢表面上看是個物質,但其實它更是個象徵物。在資本主義社會它幾乎成了原初(primary) 精神刺激物。衍生而出的,則是前述所列舉的所有的成癮物或行為。當我們把錢對象化時,對它的追逐,使它跟我們的大腦多巴胺產生了連結。換言之,錢在被我們對象化的同時,它也成了象徵指令植入了我們的大腦,或無意識結構中。從此,我們的主體性建構的養份就是金錢,我們主體性的生存目標也是金錢。對金錢產生幾乎像是原欲的欲望,其實是個無底深淵,填不滿的洞。在人生的各類場域當中,金錢可以換算成其他各種不同形式的資本或資源,從而壓迫他人和壓迫自己。場域有很多種,教育、政治、幫派、家庭、娛樂圈,每個場域都有不太一樣的資本進行彼此的鬥爭,但是金錢幾乎成了跨越場域的通用資本,可以透過兌換的方式成為其他資本,從而對不同場域中的主體進行對象化和大腦快感帶的連結。也就是說,金錢成了各式各樣成癮的最原初成癮。我知道這樣說有點化約。但我認為不可小看這樣的觀點。如果這個觀點成立的話,則我們可以說,非常多的資本家的白領犯罪,都是對金錢成癮所產生的行為。其對當代社會的傷害遠遠大過酗酒、嗑藥或網路成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於藥物成癮的除罪化,或許有人會提出了一個文化相對性的問題,也就是華人文化的特殊性,恐怕不能適用像葡萄牙這類國家的除罪化做法。從社會文化出發思考社會文化的特殊性,是值得鼓勵的。但是,這個主張有可能要面臨文化本質論的挑戰。那就是甚麼是真正的華人文化?華人文化內部是同質性的嗎,沒有差異嗎?華人文化不會隨著時間(如現代性)而改變嗎?或者,華人文化這個說法是不是根本就是的現代國家統治階級透過印刷術或大眾媒介所建構出來的意識型態呢?這是其一。

再者,如果華人文化對藥物成癮的對治方式不適用西方的作法。那麼一個矛盾就會出現了,根據南華社會所畢業校友黃正宏的研究,台灣的掃毒政策和相關法條主要都是抄襲美國的。(他的論文大家可以去圖書館參閱)果真如此的話,華人文化抄襲美國文化就是的重大錯誤了,不是嗎?同理,這點中國的民族主義也常用文化本質論來正當化自己內部對人權的迫害,他們也常常宣稱華人文化國情不同,不容西方的人權組織干預中國內政。我們接受這種華人文化的托詞嗎?更何況中國共產黨的極權統治技術可多半是向西方馬恩列史移植來的呢。

撇除這些不談,請問,什麼才是如假包換、純純粹粹的華人文化呢?再來,即便華人文化有其特殊性這點成立,但為什麼華人文化不適合在戒治的措施上,採用除罪化的嘗試。有人可以給出一個具有說服力的理由嗎?事實上,台灣司法早已開始20多年的從罪刑化轉為醫療化的戒治教育方向嘗試了。並沒有許多人所擔心的,除罪化之後就開放成癮性藥物。反而是在監護的情況下,讓他們在醫院或特定藥局使用替代性藥物,如美沙東替代療法。所以,這點請讀者放心,除罪化不是縱虎歸山、消遙法外。但更根本的問題,也就是我的進一步提問就是,如果產生藥物成癮的生活脈絡、社會網絡和社會結構依舊沒有改善。他們在社會當中依然被傷害、拒斥和仇視,甚至被這個主流社會貼上「毒蟲」標籤,那麼我擔心,個人化的醫療替代方式會徒勞無功。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當然我也視察了各國資料後所思考的)會支持葡萄牙的作法,而非美國或台灣的作法。因為他們的除罪化作法是有配套措施的。主要的配套措施就是強化社會支持系統和就業機會,讓藥物成癮者的原初傷痛(社會解組)能夠被修復,這時搭配華人文化中的關懷式的關係主義倒是不錯的點子。

*作者為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