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長專文:全球產業鏈競爭威脅有增無減,台灣企業必須有所體認!

2019-12-08 06:20

? 人氣

類似精密機械業在兩岸布局的模式,工業電腦大廠研華公司,早期到中國大陸投資設廠,考量的是為了接近市場、就近服務大陸客戶,目的不在於利用中國大陸低廉生產要素,降低成本。該公司目前在中國大陸(昆山)投資的產能約占公司全部的25%,主要供應大陸內需市場;高單價、高毛利產品則都還留在台灣生產,從台灣外銷到全球各地。近年來,美國力推「再工業化」,吸引美商跨國企業回美投資,加上美中貿易戰火延續不斷,促使研華決定大舉擴大在美國投資,直搗美國市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央銀行初估,台灣受衝擊高達199億美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中貿易戰若能和解,不確定性因素解除,或將有利於全球經濟和貿易,對台灣而言也是一項利多。儘管如此,未來在美中雙方簽訂的協議中,陸方若承諾增加採購美國產品,則將影響全球的貿易與供應鏈版圖,台灣的出口也可能遭到排擠。中央銀行初步估計,台灣受到衝擊的金額可能高達199億美元,其中,受傷最重的將是半導體產業相關產品,因為同時遭受轉單效應和供應鏈重組的衝擊。

就轉單效應來看,台灣IC 設計業面臨的壓力較大,因為美國的競爭較為激烈,尤其手機晶片,其次是半導體封裝及測試等;晶圓代工受影響較小,主要是因為台灣晶圓代工先進製程上在全球具領先優勢,全球市占率超過一半,且美國在這個領域影響力較弱。

今年上半年,全球各主要國家出口的表現普遍下滑;台灣也不例外,今(2019)年1-5月,出口值年平均減少4.2%,外銷訂單連續六個月出現負成長,顯示美中貿易戰對全球貿易正常發展的威脅已顯現。

不過,受到美中貿易爭端帶來的轉單效應和產能轉移的影響,台灣部分製造業生產活動呈現逆勢上揚之勢,以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產業為例,伺服器、網通產品、行動裝置鏡頭、平面顯示器檢測設備及零件、可攜式電腦、隨身碟、工業電腦、手機等等產品,今(2019)年頭5 個月之產值呈現明顯成長。從出口地區結構觀察,今(2019)年頭5個月,台灣對美國和墨西哥的出口,分別成長了17.2% 和7.2%,而同期間對中國大陸(含香港)之出口,卻減少了9.9%。

全球產業鏈重整的競爭威脅有增無減

面對全球產業鏈重整的競爭威脅有增無減,台灣企業必須體認,產業發展能否成功抵擋外在競爭,並脫穎而出,有政府政策支持固然重要,而更關鍵的是,業本身投入研發和技術創新的努力。

過去多年來,有不少台灣企業大幅依靠降低成本的量產代工模式起家,並曾創造傲人的成就。但隨著全球產業鏈重整,尤其紅色供應鏈崛起,這種營運模式已逐漸喪失發展空間,必須嚴肅思考轉換為以創新為基礎的經營模式,只有朝產業鏈上更高附加價值的一端邁進,才能創造更多發展的新新機會。

有鑑於台資企業高度參與全球價值鏈,兩岸經貿關係又非常密切,美中貿易戰火將直接衝擊在中國大陸有生產基地,且加工製造的產品以外銷美國市場為主的台商企業。美中貿易戰火延燒,究竟台商要如何自保?短期內或許可以借助各種關稅策略、國際規例因應,減輕附加關稅造成的衝擊;中長期則可以考慮運用原產地國際規則,從全球架構調整產能布局,或致力於發展多元化國際市場,避免集中美國市場,造成過度依賴,更重要的是應致力於企業轉型升級。

美中貿易戰其實才剛開打(時報出版)
美中貿易戰其實才剛開打(時報出版)

*作者高長,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經濟學系博士,國際與兩岸經貿專家,曾任國家安全會議副祕書長、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本文選自《美中貿易戰其實才剛開打:一場沒有贏家的霸權競爭,改變全球經貿版圖、台灣產業布局的經濟大戰》(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