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觀點》物聯網是一陣高潮?還是一身冷汗?

2016-08-06 06:40

? 人氣

「不要把IT當成IoT,也不要把IoT當成IT」,這句話才是重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以,如果要說「從ICT到IoT,台灣只有一步之遙」,那麼這一步,可能比我們任何人想的都要更大步,大到可能要需要夸父再世,才能跨得過去。

對於物聯網,台灣其實已經慢慢走出之前那種「物聯網雞湯塊」的迷思,也就是之前懂灣灣談過的,就是把物聯網當成雞湯塊,好像什麼東西放進物聯網,就會清水變雞湯,像是工業自動化加上物聯網就成了工業4.0。

但走出迷思,朝著物聯網前進,台灣準備好面對現實了嗎?

思科在今年的Cisco Live大會上面說:「It’s not about the internet, it’s about the Things」,但請注意,思科口中的「Things」,講的不是硬體的「Things」,而是一套演化的理論,「Thing」的演化,從「Things」、「Smart Things」、「Smart Connected Things」、「Connected Services」。

思科要強調的「Things」,是從「物」到「服務」的演化,而這其實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概念。

被思科以14億美元收購的物聯網平台公司Jasper創辦人,用了一個很奇妙的例子來解釋「Connected Service」—蘋果的iPod,他認為,iPod就是一個完美、完全符合物聯網Connected Service的例子。

iPod是多久以前就有了,大概十五年前吧。當年iTunes、iPod的出現,也曾經激發很多台灣電子業的熱情,那時談的不是物聯網,而是硬體必須要有軟體加值、必須加上服務。

一樣的概念,走到今日,只是把軟體加值,換成了雲端、大數據、人工智慧。但十五年前,台灣為何沒有走上這條路?為何沒有看到了機會、卻沒有順勢轉型成功?

這問題的答案,其實沒有那麼難懂,只是做起來很難,所以沒有人去做,大家回頭還是去做好做的事,賺容易賺的錢、即使沒有以前賺得多。

台灣現在不講物聯網,講智聯網,這是好事,但智聯網需要什麼支撐?不靠硬體,但卻更要靠硬裏子的技術能力,不論是雲端、大數據、人工智慧、演算法,都是硬到不行的硬道理。

今天在場子上,有位老闆談到Amazon的成功(其實他一直都不算不成功,只是開始賺大錢了,就突然被說很成功了),講的是Echo,說Amazon從做電子商務到變成做智慧家庭,所以他成功了。

但知根知底的人都知道,Amazon的成功是一脈相承的,電子商務、AWS、Echo,這些都只是表面,背後支撐Amazon的技術底蘊,才是關鍵中的關鍵,否則,你覺得Echo的Alexa是哪來的?如果沒有AWS會有AWS IoT平台嗎?如果沒有Amazon電子商務平台,你覺得會有AWS嗎?

講到這裏,懂灣灣突然覺得,從物聯網到智聯網,嗯,「應用服務」該不會是下一個雞湯塊吧?

*作者群為科技評論人,原刊微信公眾號:TWicic懂灣灣  / FB:TWicic,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