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藝術家 在桃園尋回部落凝聚力

2018-12-06 14:34

? 人氣

熱愛繪畫的米路哈勇,努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協助部落青年發展繪畫長才。(圖/林于仙攝)

熱愛繪畫的米路哈勇,努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協助部落青年發展繪畫長才。(圖/林于仙攝)

米路哈勇在桃園復興區教繪畫,帶領部落裡的原住民族孩子,在繪畫過程中盡情揮灑,同時保存傳統文化內涵;編織文化藝術家梁秀娟,融入泰雅族傳統圖騰,編織縫製成精緻的手工禮服,他們都用自己的好手藝延續原住民族的傳統文化。

米路哈勇揮灑畫筆 留下泰雅精神

有「原住民幾米」之稱的米路哈勇,繪畫風格線條分明、用色鮮豔繽紛,擅長以色塊、分割的技法創作,呈現家鄉部落生活的點點滴滴。米路哈勇從小生長於桃園復興區泰雅族爺亨部落,他的繪畫靈感多半來自於自然山林,以及原住民族的生活與文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來到米路哈勇老師的工作室,第一眼就會被色彩豐富的外牆吸引,呈現原住民族在山林間與自然為伍的生活樣貌。正拿著畫筆作畫的米路哈勇,聊到對色彩的喜好,他說自己最喜歡藍色,「藍色給人一種希望的感覺,讓人心情很好。」喜歡自然的米路哈勇也提到,四季都有屬於自己的顏色,色彩搭配起來都很美麗,只要靜下心仔細觀察,就能接收自然環境所給予的養分。

米路哈勇用畫筆說故事,勾勒出泰雅族的文化記憶。像是部落長輩織布的模樣,婦女飄揚的髮絲在山谷間,同時又是河流的意象,又或者是部落青年屹立於茂密的森林裡,展現出原住民族的堅毅,強烈鮮亮的色彩,給人視覺震撼,藉由繪畫的背景故事,也襯托出原住民族溫暖、團結的意象。

工作室裡,除了展出他的畫作外,同時也是一間繪畫教室,他在桃園復興區開班教繪畫,積極參與部落並透過繪畫讓藝術教育向下扎根,把泰雅族的文化傳統傳遞給部落的孩子們。

和繪畫班學生在工作室外合影,米路哈勇用繪畫傳承部落生活及價值。(圖/柯承惠攝)
和繪畫班學生在工作室外合影,米路哈勇用繪畫傳承部落生活及價值。(圖/柯承惠攝)

多年來,在米路哈勇的努力下,培養出許多厲害的小畫家,有些學生已經和米路哈勇學習了6年以上,升上大學仍不時回來拜訪,看見孩子一路成長,米路哈勇說:「我會繼續努力,相信泰雅族的精神,會一直被傳遞下去。」他也相信,只要肯認真用心的做,一定會開花結果。

梁秀娟的編織好手藝 織出美麗

泰雅族傳統的手工織布藝術,美麗的圖騰與色彩,是值得臺灣驕傲的好手藝。來自太魯閣族的編織文化藝術家梁秀娟,工作室裡擺設許多美麗的泰雅族傳統服飾,是她親手為新娘新郎們客製化的手工禮服。

梁秀娟以原住民族傳統圖騰及色彩為元素設計婚紗,期望更多人認識泰雅族的文化價值。(圖/林于仙攝)
梁秀娟以原住民族傳統圖騰及色彩為元素設計婚紗,期望更多人認識泰雅族的文化價值。(圖/林于仙攝)

提到當初開始鑽研泰雅族傳統服飾的契機,梁秀娟說,她從小就喜歡幫娃娃編織服飾,也因為嫁給泰雅族丈夫,認識從事編織的阿姨,讓她對編織產生興趣,便投入研究並嘗試服裝設計。為了將傳統圖騰融入其中,梁秀娟也回到部落,從耆老、族人身上,尋找屬於原住民族的文化根源,她也特別感謝丈夫的支持,讓她可以全心投入編織領域,為了強化自己的設計專長,梁秀娟也到中原大學進修,取得設計相關的碩士學位。

流著原住民族血液的梁秀娟,從小在部落跟著耆老生活,她很慶幸自己從小就會說母語,卻也有感於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正逐漸流失,讓她產生一股傳承文化的使命感。除了經營工作室,她也在桃園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擔任客座講師,她意識到部落人往往得移居都市討生活,因此她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傳授編織技術,讓族人回到部落生活。

梁秀娟的工作室裡,幾位學生正學習用傳統織布機來來回回編織,角落擺了幾籃柿子和柚子,「我把工作室的空間提供出來,讓大家寄賣東西,大家都是一家人,就互相幫助讓彼此更好。」梁秀娟說,這就是部落分享互助的精神。

手工編織需要耐心,一件傳統服飾往往得費時幾個禮拜才能完成,儘管費工耗時,從梁秀娟言談中,能感受到她對編織的熱情。近年來,她的好手藝也逐漸被看見。有國外顧客透過網路洽談,希望將臺灣的原住民族編織融入到歐美風格的婚紗禮服中,好手藝受到肯定,也讓這門傳統手藝有新價值。梁秀娟開心的說:「我做這一行不是為了賺錢,希望大家能因為我們的努力,看到原住民族傳統文化的美麗。」她也思考研發植物染料,運用大自然最原始的顏色呈現在禮服上,將傳統文化價值持續發揚光大。(桃園市政府廣告)

梁秀娟設計並親手裁縫泰雅族傳統服飾,展現獨特的文化之美。(圖/梁秀娟提供)
梁秀娟設計並親手裁縫泰雅族傳統服飾,展現獨特的文化之美。(圖/梁秀娟提供)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