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廢棄物處理觀念 勢必面臨改變

2018-11-13 10:59

? 人氣

今年因為地方選舉之故,民眾對自己家鄉、居住地現況與未來的各種問題有所關注,但對於難以解決的事業廢棄物問題,在選戰話題中所佔比例不高,甚至有些候選人也不太碰觸,但國內現有掩埋場在未來兩三年內即將面臨容量飽和的狀況,尚未改變,公共輿論也欠缺足夠理性討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葉欣誠所長在環境專家對話論壇中指出,即使我們不斷提倡循環經濟,從源頭減少廢棄物,也透過各種資訊及媒體,讓大眾理解這個議題,但迫切需要關注的,仍然國內大量事業廢棄物現實狀況,必須加以解決。

   

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長葉欣誠。(圖/風傳媒攝)
師大環境教育研究所長葉欣誠。(圖/風傳媒攝)

葉欣誠指出,從環境工程與科學的角度而言,現在大學校園內學習環境工程的課程內容,已經和二十年前差距甚大,年輕一代正在學習的,都是思考環境規劃與如何管理,而不是像過去只專注做實驗室內的工作,設法降低空氣與水污染等技術問題。

至於民眾要如何與廢棄物和平相處,事業單位要如何設法減少生產過程中留下來的廢棄物,葉欣誠認為,廢棄物處理本來就不是簡單的問題,或者假以時日會解決的問題,而是問題範疇會隨時間不斷改變、擴大,棘手詭異而難解決的問題( wicked problem ),必須用務實的方式,回歸科學的基礎與透過對話,讓社會達成共識,以永續發展教育的觀念,促進整個國家永續前進,思考問題的方式不能只是解決要如何處理掩埋場,而必須用更寬廣的角度,把所有包含經濟、文化層面的考慮,都同時納入。

北科大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張添晉教授則以另一個觀點提醒,由於台灣過去處理廢棄物的歷程沒有全盤思考,從簡單的處置,到後來改以掩埋,一度多達346個掩埋場,其實不是好的方式,儘管曾經以衛生掩埋方式控制疾病傳染問題,但我們必須對過去所造成的問題,真誠面對。

張添晉教授認為,過去是處理看得到的事業廢棄物,現在的觀念與做法,重點移往看不到的前端減量,也就是事業生產的源頭,以有效的工程設計管理做好廢棄物減量,未來還要做好減毒,不要使用有毒材料,以及減碳節省能源的策略,同時並進。

北科大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張添晉。(圖/風傳媒攝)
北科大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教授張添晉。(圖/風傳媒攝)

此外,張添晉教授也強調,昔日的掩埋場,多半已逐漸做了復育、移除或妥善轉型,且另一方面,國內對於有機與無機廢棄物處理已經有較好的管理,包括回收作為建築用料、回收熱源,以及有價金屬的回收等,但未來如果還有掩埋場設置,如何妥善處理最終的底渣與飛灰進場,這些都有賴民眾與企業負起各自的責任,而政府要在法令與管理方面,做好前瞻規劃。

TVBS新聞部副總監楊樺則從另一個角度指出,以其個人參與丹麥氣候變遷會議與過去採訪的經驗來看,環境相關的議題必須透過設計、媒體力量,建構出一個環境生活的概念,提供大家跟著參考學習,透過媒體的媒介特性,塑造出循環永續概念,掩埋場與廢棄物處理的議題也同樣必須透過媒體再現、溝通,做為串接解決方案的基礎。

張添晉教授也提醒事業單位未來兩大挑戰,包括對於所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收費,以及採購原物料的價格考量,例如歐洲強調循環經濟,且抑制化石燃料使用,等必須列入事業單位經營的考慮因素。

此外,張添晉教授也以近期受邀前往中國參與環境議題研討所見,發現對岸在事業廢棄物處理的方式,也出現過去台灣類似狀況及問題,而台灣從 2000 年開始在關注循環經濟與永續教育的方向,已經有較大速度進展,包括對環境工程規劃管理觀念的改變、經驗,似乎也值得提供參考,建立當前亞洲與未來人類社會與環境之間,更好的思考脈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