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痛以為是痔瘡 67歲嬤竟罹罕見惡性黑色素瘤

2016-03-24 18:00

? 人氣

肛門痛以為是痔瘡 67歲嬤竟罹罕見惡性黑色素瘤

肛門痛以為是痔瘡 67歲嬤竟罹罕見惡性黑色素瘤

記者張朝福/嘉義報導
大便有血 肛門隱隱作痛 不要以為是痔瘡 小心是肛門癌!嘉義市一名67歲鄭姓阿嬤發現最近三個禮拜解血便並伴隨肛門口隱隱作痛, 原本誤以為是單純痔瘡出血疼痛,直到就診後才發現罹患罕見的肛門惡性黑色素瘤,最後經腹腔鏡腹會陰切除手術(Laparoscopic APR)切除病灶,手術後一週出院,目前恢復良好。
嘉義基督教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黃允中醫師指出,肛門惡性黑色素瘤屬於罕見的肛門癌,再加上症狀跟痔瘡相似,自行胡亂判斷病情,常是導致肛門癌患者延誤治療的原因。一般人因肛門口隱隱作痛或大便後出血,第一直覺都會以為痔瘡發作,不過該病患在門診經肛門指診檢查即在肛門口摸到一個硬塊,而且肛門口周圍皮膚呈現黑色,因此高度懷疑是肛門癌。後經肛門腫瘤切片手術後,病理化驗是1顆直徑約3公分的肛門惡性黑色素瘤,所幸當時並未遠處轉移,病患一個月後再接受經腹腔鏡腹會陰切除手術(Laparoscopic APR)對腫瘤做根治性切除。術後一週後順利出院,恢復良好。
圖說:黃允中醫師解說影像指病患術前肛門口明顯黑色素沈澱,大腸鏡發現術前肛門口有一凸起腫瘤。
黃允中醫師表示,以腹腔鏡手術的優點是傷口小,腸胃道功能恢復快,可減少病患術後疼痛與手術併發症,縮短住院天數而提早恢復正常生活。嘉基大腸直腸外科團隊執行腹腔鏡微創手術,已逾12年,技術純熟、口碑良好,近期更因優異存活率獲得國家品質標章。
黃允中醫師強調,不少人誤以為肛門出血疼痛就一定是痔瘡,未必會立即求診,而延誤就醫,增加了治療的困難度,故提醒民眾發現解便異常及肛門有異狀時應盡快尋求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的專業諮詢及檢查。
本文經轉授權自台灣好新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