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東石鄉是台灣首屈一指的水產養殖區域,然而台灣文蛤近年受極端氣候影響,環境負荷力與養殖率都大幅下降,市場供需逐漸失衡,為協助漁友因應多變環境,並促進多元養殖技術交流,國本學堂昨14日首次舉辦養殖產業場域交流會,課堂中由第3屆卓越班學長張育彰分享,從潮汐灌溉的水質管理技術以及高存活率養殖心法,探討氣候變遷下的生產管理策略。
「蛤董養殖秘笈-文蛤養殖高效存活管理技術」課程,在東石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6班-6號漁鋪舉辦,「蛤董養殖紀錄」負責人張育彰具有超過12年的文蛤養殖經歷,更擁有高達9成的育成率,學員藉由張育彰對養殖的思維與放養流程,從一道道疊加的管理程序中,進一步理解配合潮汐變化取水灌溉池塘,再透過不藏私的文蛤苗選育技術、池底整理步驟與益生菌投放策略,鑽研養殖細節,建構穩健生產模式,降低養殖風險、提高育成率與收成品質。
課程聚焦提升文蛤育成率的關鍵要素「水色」和「鹽度」,透過觀察和經驗值,尋找海水潮汐中最適合的鹽度穩定魚塭鹽度和滲透壓,此外也公開在新租池塘中土壤評估、水源研究、進水動向的SOP,幫助學員更理解各個步驟管理要點。
農業處表示,嘉義縣東石鄉水產養殖產銷班第6班是養殖產業的新興團隊,成員各個年輕有為,也充滿幹勁,不僅戮力推動產銷整合,積極開拓品牌和零售市場,更辦理多場體驗活動及食魚教育,進一步強化漁產業的生產量能。
翁章梁強調,嘉義縣政府建立國本學堂,在專業、信賴的基礎上,打造專業的農業生產場域,持續培育新一代農業職人,藉專業技術課程培訓,盼將農業知識、技術在地分享,提升農友實務經驗、強化行銷能力,此次透過卓越班前輩的領路,在養殖產業導入新科技思維,重建新型態的經營模式,朝創新水產價值鏈的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