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音樂會-最南方‧思想起!橫跨古典流行古調 合鳴提琴4名家

2017-05-25 09:26

? 人氣

張尹芳(左)指揮屏東大學音樂系管絃樂團排練2017總統府音樂會。(圖/林峻永攝/衛武營營推小組提供)

張尹芳(左)指揮屏東大學音樂系管絃樂團排練2017總統府音樂會。(圖/林峻永攝/衛武營營推小組提供)

總統府將於5月28日(日)下午3時,在開幕滿半年的屏東演藝廳舉辦「2017總統府音樂會」。今年音樂會以「最南方‧思想起」為名,將臺灣最南方的風土人情,透過屏東在地音樂家、學校樂團與合唱團呈現古典音樂、流行樂、客家樂、原住民古調等多元樂風,並向臺灣小提琴教母李淑德致敬,視覺與聽覺豐富展現出南國大海大山、遼闊多元,以及旺盛的生命力。受邀演唱的原住民歌手戴曉君日前入圍第28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與年度專輯獎,資深知名小提琴家李淑德也在22日甫獲總統府頒授二等景星勳章,今年總統府音樂會星光熠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7總統府音樂會將於屏東演藝廳舉辦

去年11月的總統府音樂會是停辦6年後首度復辦。12月年底屏東演藝廳開幕時,總統蔡英文宣布2017總統府音樂會即在臺灣最南端的屏東演藝廳舉辦。

總統府音樂會從臺灣最南方來遙想臺灣的民風與歷史,臺灣原住民族(魯凱與排灣族混血)藝術家李尋歡(本名林胤瑋)獨挑此次音樂會視覺設計以及音樂會現場片頭動畫設計,將指南針的線條與傳統風箏形體結合成臺灣本島輪廓,並以象徵思緒的綿密線條,激盪浮現有如南方人與人、人與島嶼的波紋;邀請卡的設計則選用接近肌膚的粉膚色,帶出土地與人文的觸感。

邱俐綾(左)與屏東大學音樂系管絃樂團排練2017總統府音樂會。(圖/林峻永攝/衛武營營推小組提供)
邱俐綾(左)與屏東大學音樂系管絃樂團排練2017總統府音樂會。(圖/林峻永攝/衛武營營推小組提供)

贈勳_臺灣小提琴教母-李淑德教授「二等景星勳章」 四位小提琴新銳聯手開場致敬

音樂會全長 80分鐘,「李淑德禮讚」,「星耀國境之南」,「原鄉天籟」三個段落分別傳達對屏東出身的臺灣小提琴教母李淑德教授的思念、南國客家音樂藝術的璀璨,以及共同生活多個族群的屏東所展現的原鄉之音。

22日總統府特頒授資深知名小提琴家李淑德「二等景星勳章」,表彰她致力臺灣弦樂的貢獻,並在今年音樂會上,特別邀請四位師事李淑德的小提琴新銳陳沁紅、吳庭毓、林士凱、謝宜君,與全臺灣唯一「必修小提琴」的里港國小小提琴重奏團聯手開場,以泰勒曼〈給四把小提琴的第二號D大調協奏曲,第二樂章 快板〉(G.P. Telemann: Concerto for 4 Violins No.2 in D Major, Mov. II Allegro)向小提琴教母李淑德致敬。四位小提琴新銳並與國家交響樂團駐團指揮張尹芳與屏東大學音樂系弦樂團合作,再獻上韋瓦第〈給四把小提琴的b小調第十號協奏曲,作品580〉(A. Vivaldi: Concerto for 4 Violins No. 10 in b minor, RV 580),感念李淑德孜孜不倦推動國內弦樂教育、弦樂學習,卅多年的教學生涯,為臺灣栽培出許多熠熠發光的小提琴家。

原民稱客家人「Ngai Ngai」 Ngai是客家語「我」的意思

屏東是臺灣客家族群最早的居住地,「星耀國境之南」邀請曾入圍金曲獎客家演唱的屏東客家歌手邱俐綾,演唱2015年獲臺灣原創流行音樂大獎客語組貳獎作品〈Ngai Ngai〉,以及〈阿姆〉。Ngai是客家語「我」的意思,邱俐綾的原住民朋友告訴她,屏東原住民族稱客家人「Ngai Ngai」,而〈Ngai Ngai〉即是跳脫族群藩籬,展現臺灣多元共榮與彼此尊重的作品。

屏東排灣族金曲獎歌手戴曉君 唱出原鄉的美好與對土地的愛

戴曉君排練2017總統府音樂會。(圖/林峻永攝/衛武營營推小組提供)
戴曉君排練2017總統府音樂會。(圖/林峻永攝/衛武營營推小組提供)

今年以《順著河流走》首度入圍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與年度專輯獎的屏東排灣族歌手戴曉君,2011年與2014年兩度拿下原創流行音樂大獎首獎,音樂會上她以〈慢慢的〉及〈為彼此歌唱〉唱出原鄉的美好與對土地的愛。〈Ngai Ngai〉〈阿姆〉〈慢慢的〉和〈為彼此歌唱〉4首歌曲,經過目前任教於台南藝術大學、同時也是許多樂團爭相合作的屏東子弟劉聖賢重新編曲後,古典樂的壯闊與流行歌的輕快巧妙融合出令人一新耳目的曲風,〈為彼此歌唱〉甚至加入牡丹國小古謠合唱團元素,掀起音樂會高潮。牡丹國小古謠合唱團曾於去年榮獲105年度「全國鄉土歌謠比賽」屏東縣初賽優等獎,是古謠合唱團的明日之星。

牡丹國小古謠合唱團由位在恆春半島偏遠山區的牡丹國小創校一百多年後所創立,8年來所選唱歌曲皆是指導老師王曉慧自行採集部落耆老傳唱歌謠,所編成的牡丹在地古謠,此次音樂會上演唱的〈Lipagaw〉(伐樹歌)與〈Saceqalju〉(輕鬆歡唱)描述了原住民墾荒時篳路藍縷的辛勞,與樂天知命、自然真誠的生命態度。

"鼻笛"音樂家-少妮瑤‧久分勒分 一度被屏縣提報為「人間國寶」

音樂會令人期待的亮點是口笛、鼻笛音樂家少妮瑤‧久分勒分(Sauniaw Tjuveljevelj)的演出,一度被屏東縣政府提報「人間國寶」的少妮瑤不僅是排灣族最年輕的口鼻笛傳承藝師,更是臺灣第一位打破傳統跨入男性領域學習口鼻笛的女性,近年屢受邀國際表演。她在音樂會上吹奏的雙管鼻笛樂曲〈鼻笛之歌〉與〈愛慕〉,不僅勾勒出原住民與臺灣對傳統藝術傳習、保存與發揚的願景,更象徵著古曲與新樂的融合、原鄉臺灣與國際全球的跨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