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跡40年台灣之光「銀珠香米」復活!高學歷的他返鄉務農,只為父親最大遺願…

2016-03-19 09:30

? 人氣

楊醫師將香米分裝兩袋,一半委請中國醫藥大學吳金濱教授培育;吳教授以培養皿育出一芽,而他自己以傳統催芽方式育出了三芽,但因操之過急加太多營養劑,最後只剩一芽存活,當時楊醫師仍在信義鄉的診所服務,因此特地請妻子回到瑞岩部落運載過去種植香米的土壤做為栽培基土,終於喚醒冰凍38年的香米生命力。2011年擴大復育成功,楊醫師小心地收割,細數那年共收成了八千粒珍貴的穀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消息傳開後,農試所水稻專家賴明信博士也來採樣,他驚奇地跟楊醫師說:「國家種源庫共有八千多種樣本,竟然找不到這個原生香糯米品種。」楊醫師為了謝謝妻子高阿珠無怨無悔的支持,以兩人姓名末字為香米命名,來自瑞岩的香米就以「銀珠香米」一名被納進國家作物種原中心永久保存。

香米終於回到原生地,落地生根
香米終於回到原生地,落地生根(圖/幄力斯‧鐵木攝影)

米都回家了,人怎麼會不想回家呢?隔年楊醫師將成功復育的銀珠香米帶回瑞岩耕種,讓香米回到屬於它的土地生長。楊醫師甚至回部落舉債買地,想大規模的種植銀珠香米,希望能召集族人一起復育,讓銀珠香米成為瑞岩的特色作物。

而在信義鄉服務22年後,退休的楊醫師也終於如願回到瑞岩設立診所、守護族人健康,沒想到就在診所開幕隔天,積勞成疾的楊醫師看完第一位病人後突然身體不適,緊急送醫後發現是免疫系統出了問題。2015年初,在櫻花綻放之時楊醫師帶著夢想辭別了世間。

「銀珠香米帶我回家了,讓米的香味飄揚山谷,是身為一個瑞岩的泰雅應去追尋的驕傲。」謹記著父親的話,幄力斯‧鐵木繼續傳承父親的精神。
「銀珠香米帶我回家了,讓米的香味飄揚山谷,是身為一個瑞岩的泰雅應去追尋的驕傲。」謹記著父親的話,幄力斯‧鐵木繼續傳承父親的精神(圖/幄力斯‧鐵木攝影)

楊醫師過世前身體已出現狀況,不大有力氣從事粗活,他在外地工作的兒子幄力斯‧鐵木不忍見父親如此辛苦,決定辭去外地工作回到部落,跟在父親身旁從頭學起,從一個都市高學歷青年轉變成了部落農人,幄力斯不諱言:「本來以為山上生活比較悠閒,沒想到山上工作更硬呢!」不只要種回老人家記憶中銀珠香米的味道,他也向長輩學習傳統文化,學習過去的生活智慧,這樣的過程讓都市長大、受漢人教育的幄力斯終於有回到部落的感覺,更能深刻體會父親復育銀珠香米的用心。

「本來以為山上生活比較悠閒,沒想到山上工作更硬呢!」幄力斯笑著談被蜜蜂叮的往事,雖然辛苦也常有驚險的突發事件,但感覺他挺樂在其中的。
「本來以為山上生活比較悠閒,沒想到山上工作更硬呢!」幄力斯笑著談被蜜蜂叮的往事,雖然辛苦也常有驚險的突發事件,但感覺他挺樂在其中的(圖/幄力斯‧鐵木攝影)

楊醫師過世後,香米的故事更是聲名遠播,不少單位想跟幄力斯談契作、打品牌,但幄力斯都尚未答應:「我覺得大家都太急了!」幄力斯說。他認為香米是瑞岩部落共同的資產,一定要達到100分,等到族人們都能理解支持,才能發展成為部落的共同產業。而現在,他最在乎的是「要種出完全符合老人家記憶中的香米」。

楊醫師帶著40年後第一鍋收成的香米請老人家品嚐。
楊醫師帶著40年後第一鍋收成的香米請老人家品嚐(圖/幄力斯‧鐵木攝影)

接續著父親的夢想,幄力斯不只和銀珠香米一起回到了家鄉,更希望族人們也能一起種植部落的原生作物,讓這些罕見稀少的原生作物成為部落的特色,進而讓外界對瑞岩部落更加關注;更期盼政府能重視部落的發展,至少協助部落修繕下大雨就坍方的聯外產業道路,讓部落的孩子能回家、更願意回家。

父親長眠在那山坡,每次站在這塊土地,我總感覺到父親一直在那看顧著。父親離開前最希望能在這塊地上看見銀珠香米的稻穗,雖然滿是石頭,他也深信香米不會令他失望
(圖/幄力斯‧鐵木攝影)

父親長眠在那山坡,每次站在這塊土地,我總感覺到父親一直在那看顧著。父親離開前最希望能在這塊地上看見銀珠香米的稻穗,雖然滿是石頭,他也深信香米不會令他失望,在我心裡父親已無憾的走過彩虹橋,留下的是給我的功課,我要靠我的雙手,Lokah!(泰雅族語「加油、努力」之意)讓他感到驕傲。

註一:楊醫師用盡畢生心力購下的土地位於北港溪畔,整片土地早年是一片溪畔沼澤,根據田野調查,這塊土地就是香米的原生地,因此楊醫師一心想在由此再次將香米發揚於瑞岩部落;然而這塊土地在72水災時因土石流沖刷而覆蓋上一層厚重的砂礫石塊,或許身體裡泰雅的血液依舊,Lokah(努力)的精神猶在,面對滿室石礫的土地幄力斯不曾懈怠。

註二:在宜蘭也有朋友用自然農法方式一起復育銀珠香米,然而可能因為氣候和土質不同,跟老人家記憶中的味道相去甚遠,而回到瑞岩部落原生地栽種出的香米,近似老人家懷念的味道和口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