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歷中國十三朝古都,一趟旅行看見迷人的文化底蘊

2016-03-10 11:05

? 人氣

在颱風來襲的前夕
順利飛往北京做計劃前的準備。

他叫劉維夫
透過朋友發的消息看見了我的計畫
人與人之間的故事與影像一直是他所喜歡與在意的
今晚在北京與他見面
幸運的
回家路上多了一位夥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陝西•十三朝古都
這裡的文化人文底蘊
就像從這個地方長出來的根
濃厚的深深的包覆著這個地方。

歷史與環境
建築與食物
都是極具特色。

我想以這裡做為回家路上的出發點
是再適合不過的了。

05.jpg
 

這兩天陝西朋友的親戚帶著我與夥伴來到了他們的老家。老家外頭都是較為現代化的鐵製門房 。但走進家裡面是保存著古舊時期的土窯洞。一進到土窯裡,就像開了著空調,與外面熱呼呼的天氣簡直成了對比。以前在地理課本上,讀到的居住在窯洞中是宜居的冬暖夏涼。 

原來是真的。

這裡是位於陝西省•石家溝。

原來預計能一起參與拍攝計畫的劉維夫
卻因臨時有事在身而無法前來

只能說計劃趕不上變化
一步步走
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吧。

她是孫倩琳,深圳人。
和她是去年在台灣認識的交換學生。學期結束後她將要返回深圳的前夕,和她提起了這個計畫。其實不知道我的計畫是哪裡吸引了她,只記得當時她用炯炯的眼神與乾脆的語氣對我說: 

『算我一份吧』。

這過程中也遇到了些變化,但她仍舊願意和我一起站在黃土高原上。看著這裡的故事

謝謝她,回家路上的好夥伴。

算是意外發現了這個村子,一踏進這個村子時,濃重的黃土味撲鼻而來。

這裡是陝西渭南• 澄城縣堯頭鎮的山岩村
是一個只剩下二十多戶的老村落
因地層塌陷,這裡將在今年的九月遷移。

第一站將在這裡拍攝窯洞農村的全家福
以及他們的生活故事。

06.jpg
 

今天下午在村子裡面繞繞
看到了幾個小孩在玩堆沙堡的遊戲
他們一邊唱著歌一邊堆沙
摸樣太可愛了於是就走近了他們
和他們玩在一起

但在我拍完這張照片後
開始有當地的長輩以為我是人口販子
藉著拍照的手段,要對這些孩子不利。

經過了幾天的努力,一戶戶的解釋了計劃內容與實踐全家福的拍攝。
漸漸的
村子裡的人開始相信了我們
遇到的每戶人家
總是問我們熱不熱、渴不渴,要不要到他們家裡休息
現在
是每個爺爺奶奶們搶著為我們做飯。

07.jpg
 

原來窯洞很時尚。
土窯洞是一根腸子通到底的結構
因地質關係
無法用樑柱做內部隔間
所以窯洞都以客廳、房間與廚房三間一體的概念為基礎所打造
居民們常用簡單的櫃子或蓆簾將窯洞一分為二
一邊為儲存糧食的區域
剩下的另一邊
就是擺放生活用品的客廳、廚房與炕。
原來現在流行的開放式廚房
早在窯洞農村就已經使用了。
今晚
將正式入住。

07.5.jpg
 

告別式。

上週村子裡有長輩過世
頭七過後在今日出殯
早晨在鎮上舉行告別式
下午把棺木移送至村子後山埋葬
一路上鞭炮聲不斷
因過世的長輩已年過九十
屬喜喪
所以印象中悲傷的喪禮變成相對歡慶的儀式。

03.jpg
 

靠天吃飯。

這裡的農作物有兩種
一個是花椒,一個是黃花菜(台灣俗稱金針)這兩種較為耐旱的農作物
一年只收成一次
剛好就在這幾個月的時間
ㄧ但季節過了
就沒了
接下來嚴酷的寒冬
什麼事都做不成。

這幾天住在村子裡
每天下午都陪著不同的奶奶摘花椒
奶奶說
雖然花椒耐旱
但若一直不下雨
還是會影響花椒的生長
花椒長的不好
他們的冬天也過得不好了。

08.5.jpg
 

自己的饃饃自己做。

今天跟爺爺學做饃饃
過程當中爺爺說這裡的居民們不管是吃什麼
全都來自自家手工
配菜自己種,主菜自己做
舉凡麵條、餃子、麻食(類似貓耳朵的麵食)
甚至連陝西人最愛吃的佐料"辣子"
也通通自己做。

08.jpg
 

一早採收的黃花菜
要馬上下水清蒸過
在把蒸熟了的黃花菜一一的排列好在鋼板上
讓太陽曝曬個兩天
等到水份完全被蒸發
黃花菜結成黃花菜乾後
才能拿到鎮上販賣

在與奶奶曬乾黃花菜的過程中
忍不住吃了幾根


這的黃花菜
比蜂蜜還甜。

04.jpg
 

十年後見。

剛來到這個地方時,李小弟就對我們充滿好奇,常帶著我們去拜訪居民,陪我們到處紀錄拍攝。
今天我告訴他我明天就要離開前往下個地方,他安靜的坐在家門前,輕輕的和我對話了起來。

他說:我們還會在見嗎?
我說:也許吧,但不知道是什麼時候了。
他說:十年後好了。


離去前他不願意說再見,我轉過身看他
只見一對微紅的雙眼,看著我逐漸消失在走往下山的路。

有時候會覺得,也許有期限的旅行是好的。

不然
一定捨不得離開這些充滿故事的地方
不論是在何處。

陝西的高溫與地形環境加上特有的飲食文化
著實讓我在第一個拍攝地耗盡了所有精力
疲累的讓我反應變得遲鈍。

動身出發前往下個目的地,陝北•榆林
一個神秘未知的地方。

中國之大,前往榆林的路,好像沒有盡頭。

09.jpg
 

依著黃河邊上的村落。

此區域的黃河屬中游部分,流經溝壑區,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黃河的對面就是山西省,居民常開玩笑的說直接遊過黃河對岸就可以到另一個省了,非常方便。

這裡是我第二個拍攝地,依著黃河,對望山西的佳縣•譚家坪村。

陝北地區窯洞的建構方式和關中地區(第一個拍攝地)不同,這裡的窯洞是用石頭蓋,就通風性來說相對差,所以很多家庭的廚房是設置在家門外的,內部也沒有關中地區的窯洞來得寬敞。

再來是陝北窯洞普遍都翻修過,外觀看來都很新。

居民說前幾年掀起一股裝修窯洞的風潮,因為農村居民普遍還是買不起在縣城的樓房,所以只要一有錢,就各自往自家的窯洞裝修,修的越美越好。

夕陽下的造紙人家。

從前,窯洞裡的窗戶在還沒有玻璃以前,用的是紙糊作成的紙窗來透光
現在,窯洞裡的窗戶大多都以玻璃為主,紙窗的製作已逐漸式微。

原來有許多戶人家都在從事造紙技術
而現在全村
只剩下一戶人家在做此項技藝了。

10.jpg
 

陝北地區夏天乾燥炎熱,適合曬乾各種東西。

將糊好濕漉漉的紙,用刷子將ㄧ張張的濕紙鋪刷在牆上
放在烈日底下曝曬
不到半小時,烈日烘烤過的紙變得的輕薄透光
在一張張的撕下,重新鋪刷上未乾的濕紙
重覆無數次。

造紙也是有季節限制,只能趁夏秋之季工作。
冬春時因溫度太低水會結凍,糊紙的水槽沒辦法運行,下雪的冬天也不能曬紙。

阿姨說,他們現在每日平均造600張紙,從早到晚。

結束了旅行計劃
在北京停留幾天準備返台
忽然想起了在山岩村的某家爺爺的大女兒
正在和丈夫與兩個兒子在北京北漂

便決定聯絡爺爺
前往拜訪他大女兒在北京的住家

與他們四人擠在小小的筒子樓裡
就像一見如故似的相談甚歡
與當時在山岩村的情景非常相似
相當溫暖

與他們合影成為我這趟旅行最後的結尾
他們這一飄
就飄了十年阿。

圖文/ 郭盈慈

http://www.orchina.net/news/1158
想免費拿10萬獎金去中國玩嗎?
想免費參加吳乙峰導演領軍的紀錄片神級特訓營嗎?
想親自面對面接受「這群人」董仔、尼克的創意考驗嗎?
重點是 玩回來之後還有機會再贏得10萬元成果獎金!

趕快來報名「2016創意遊中華」獎助計畫!

報名截止:2016.3.31
報名網站:http://www.orchina.net/event/2016/
旅讀中國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orchina.net/
on the Road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gotocn/

////////// 如 果 你。。。///////////
對「創意遊中華」獎助計畫有興趣
但對提案計畫陷入苦戰
歡迎參加提案密技衝刺班
提高你的獲選勝算!
每場滿10人以上就開課喔!
報名連結:http://bit.ly/or16031219

主講人:《旅讀中國》雜誌總編輯 張芸

2016上課時間及地點:
3/12(六)下午2:00-4:00
3/19(六)下午2:00-4:00
地點:《旅讀中國》拷問室(台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5-1號【醒吾大樓】10樓之1)

課程進行方式:
1.提案秘訣:如何讓評審第一眼就愛上你?
2.如何抓到計畫核心,寫出一份張力十足、有故事性又兼具邏輯性的企劃書?
3.開放提問(為免情資洩漏,可分批安排時段與總編輯面談)

報名連結:http://bit.ly/or16031219

☎活動專線:0800-897-888 分機111 或 101

​2016創意遊中華:http://www.orchina.net/event/2016/
旅讀OR_FB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orchina.net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