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別被「以各表為名、真併吞為實」所蒙蔽!「台灣民主國」的歷史給了我們這個教訓

2019-01-08 12:18

? 人氣

歷史課本告訴我們,台灣土地上曾經出現一個叫做「台灣民主國」的國家,很多研究學者也認定它是一個國家,不少追求台灣邁向獨立自主理想的人士,更把「台灣民主國」當作心目中嚮往、自我期勉的標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個故事必須追溯到大清帝國與日本國的戰爭。大清帝國不堪一擊而迅速落敗,在馬關議和時,清國就應日本的要求把台灣當作累贅般地割讓給日本,使台灣人民面臨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變局。

在割讓條約簽訂後的那段期間,島上倏然冒出「台灣民主國」。那是由清國在台官吏策畫、邱逢甲等台灣紳民出面領導成立的。一八九五年五月二十三日,他們公開發表了一份《台灣民主國自主宣言》。這份歷史性文件的內容是這樣的:

「日寇強橫,欲併台灣,台民曾派代表,詣闕力爭,未蒙俞允。局勢危急,日寇將至。我如屈從,則家鄉將淪於夷狄;如予抗拒,則實力較弱,恐難持久。」

「業與列強迭次磋商,僉謂台灣必先自主,始可予我援助。台灣同胞,誓不服倭,與其事敵,寧願戰死。爰經大會議決,台灣自主,改建民主國,官吏皆由民選,一切政務秉公處理,但為禦敵及推行新政,必須有一元首,俾便統率,以維持秩序而保安寧。巡撫兼總司令唐景崧素為萬民所敬仰,故由大會公推為民主國總統。」

「總統之印業已刻成,將於五月初二日(陽曆五月二十五日)巳時由全台士民恭獻總統。凡我同胞,無論士農工商,務須於是日黎明齊集東方會館,隆重舉行開國典禮,幸勿遲誤。」

兩天後,「台灣民主國」也真的以非常隆重的儀式宣布成立,全島人民頗有以一國之民將拒日本於島外的沛然之氣,完全不知道這其實是清國反割讓派官吏的一個策略,藉此來抗拒條約的履行

其實,早在割讓條約簽訂前,台灣一些紳民就和清國反割讓派的官吏結合,發動了數波奏請不要割讓的行動,其中還包括提議商請列強協助清國保台;可是這些努力都失敗後,他們就展開了一項以「台灣自主」為名來抗日的計劃。

邱逢甲等台灣仕紳在拜訪清國台灣巡撫唐景崧之後,決定發佈一篇《台民佈告》,強調台灣既然被清國放棄,無天可籲、無人可援,台灣只有自主。

清國對這項計劃予以默許,企圖造成台灣是被日本佔領的印象,以掩飾清國割讓之過。台灣仕紳要求唐景崧出面領導,他與清國兩江總督張之洞商議後,決定以「另立名目」的方式進行,成則可將台灣復歸清國,敗則可以避免「恐倭藉口,纏擾中國」。

(圖/維基百科)
「台灣民主國」國旗(圖/維基百科)

自主宣言發表的同一天,日本新派任的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就率領所屬文武官員自京都啟程,帶領的部隊包括陸軍總兵員達一萬五千餘人,海軍艦隊大小艦艇二百三十三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