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台灣警察不像警匪片拍的「帥帥,拿槍攻堅」?警察也說不出口的黑暗與真實

2017-03-22 03:06

? 人氣

「一顆牙齒補壞了,對我來說是比喻台灣社會的狀況,我不覺得它已經壞到沒救了,只要好好保養它,好好去醫治它,它還是可以保留下來,而且可以繼續維持健康。」

與現實溝通和妥協,菜鳥的生存之道

《菜鳥》的結局並非完美的happy ending,不像好萊塢那樣熱血正義必勝,主角們還是和不同勢力做了妥協,這也反映鄭導的核心理念: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人生必須不斷和各種勢力進行妥協,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平衡點。懷抱滿滿理想進入社會的菜鳥們,也是在跌跌撞撞中找一條折衷的道路,目標不是輸或贏,而是生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IMG_6268.JPG
鄭導與莊凱勛分享他們眼中的《菜鳥》(圖/薛怡青攝影)

其實鄭導在《菜鳥》也做了很大的妥協。電影原先片名為《無聲》,主軸是刑警追查小人物王水清憤而刺殺地產大亨彭聲立的案子,但彭聲立案在《菜鳥》被淡化為背景事件。鄭導說,那是因為這主軸太沉重,他更想貼近年輕人,拍個節奏輕快熱血的故事,讓理念能被更多人看見。

即使妥協,仍有一條永遠不能侵犯的界線

但鄭導也提到,即便不得不向現實妥協,我們心中仍有一條絕對不能被侵犯的價值底線,一旦越過就會失去自我。電影《菜鳥》展現警察面對無數金錢與權力誘惑時該守住的線,而身為導演,鄭導也有絕對不能越過的線,例如他絕對不會為了演出效果而傷害動物與演員,或因為收了廣告商的錢而讓電影失真,搞到連熱炒攤都在喝紅酒。

《菜鳥》這部電影不只點出一條折衷的生存之道,同時也想讓那些理想早已被社會現實消磨殆盡的人,回想起自己的熱情,守住那條界線。莊凱勛盯著我們說,主角「葉明賢」與「楊明正」的名字都有個「明」,或許鄭導就是希望在這個故事保留一點希望,照亮臺灣的光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