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都已經到了矽谷就別再跟台灣人混——專訪 Quest Venture Partners 合夥人

2015-11-01 12:00

? 人氣

當你認真想跨出海外⋯⋯

去年 Maarten ‘t Hooft 接受《數位時代》專訪表示,鑑於巨大的人口基礎、年輕優勢,他認為下一個新的產業將出現在亞洲,iOT、O2O、金融科技是最看好的領域。而較開放、較靈活的政府也在其中擔綱關鍵支持角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亞洲許多國家還是有很多人使用現金,政府一方面是出於利益,理所當然樂於接受實驗性的嘗試。比如印度農民沒有銀行帳戶,但若能使用行動支付,反倒可以進行追蹤、收稅等事務。

不過,針對現在台灣有一大批創業者把東南亞視為海外征戰的目標,Maarten ‘t Hooft 提醒創業者還是需要認清,「每家新創公司都該有自己的策略,東南亞有很大的潛力,在那裡發展行動支付就比在美國有優勢,但媒體或廣告技術就不見得。如果你進入該地的原因是『東南亞是下一個爆發的大市場』,那就不怎麼聰明了。」

另外,他也建議,如果新創公司準備好拓展海外市場,領袖能否維繫「組織」是很重要的能力。像是 PicCollage,主要業務都在美國,但工程師與產品設計都在台灣,長期駐美的 CEO 能不能掌握雙邊組織的狀況,確保兩方默契良好,運作順暢,是最關鍵的問題。

Googler 變創投

最後,藉著採訪創投的難得機會,我們也跟 Maarten ‘t Hooft 聊到,身為前 Googler,為什麼選擇走上創投之路?

15-24.png
Quest Venture Partners 三名投資合夥人。

他的答案跟很多從 Google 等大企業離開自己開幹的創業者一樣,「我喜歡在小團隊工作,我熱愛解決問題,我想看到進展,享受事情被完成的感覺。我到 Google 工作時還不是很龐大的組織,我被賦予重責大任,但後來不再是這樣,一件事我得跟 8-10 個人 check,Google 長大了,速度也慢下來了。我想專注在解決問題上。」

那麼,為什麼不創業呢?Maarten ‘t Hooft 非常坦白,「我還沒找到一個我真的很有熱情、『Shit I gotta do this(不做會死)』的問題。剛好我遇到了 Ogawa 兄弟,聽聞他們怎麼幫助早期團隊,我真的很心動。」

他覺得,「當一名創投最棒的事,就是可以跟新創公司一起工作」。工程背景出身的他,有時甚至會動手協助公司「改進程式碼」,也會當產品的測試者,幫忙指出盲點。

但是,創投不比創業者輕鬆。Maarten ‘t Hooft 說,自己一樣會有恐懼與不確定感纏身的時刻。畢竟把錢放在新創公司裡,心臟的確要很大。新創公司的成長過程就像雲霄飛車,儘管是從 A 點到 B 點,但中間一下子俯衝到 C、一下子又攀升到 D、E、F⋯⋯今天創辦人意氣風發,每件事都一帆風順,成長率像發了瘋一樣的飛天,隔天馬上哭訴,客戶對我們大吼、另外一個創辦人決定不幹了。這類事情層出不窮,不只創辦者難過,也是宛若拉拔孩子長大的投資人,最傷腦筋的事。

文/Liz Chen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Inside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