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裡其實含有致癌物質?營養師:避開這3種咖啡豆、少用「煮」的,照樣可以安心喝!

2018-12-04 08:13

? 人氣

高溫除了會促進丙烯醯胺生成以外,也會造成丙烯醯胺繼續的裂解!如果可以生成丙烯醯胺的原料,在烘焙前期皆反應完畢,這也代表在烘焙中期之後沒有原料可以再生成丙烯醯胺,而丙烯醯胺又繼續的降解,所以中、重焙咖啡豆的含量會遠遠低於淺焙的咖啡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並不需要因此捨棄淺焙的咖啡豆。 淺焙的丙烯醯胺含量,其實並未嚴重的傷害身體,而淺焙咖啡豆所含的營養價值遠遠高於中、深焙的咖啡豆,例如含有綠原酸、咖啡酸含量等,所以「淺焙」仍然可作為選擇。

義式濃縮咖啡的萃取時間短,完整的萃取約為25-30秒,會使丙烯醯胺的溶解量減少。(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義式濃縮咖啡的萃取時間短,完整的萃取約為25-30秒,會使丙烯醯胺的溶解量減少。(圖/華人健康網提供)

4.咖啡用「煮」的,丙烯醯胺含量較高

林世航營養師表示,由於丙烯醯胺的水溶性很高,所以容易溶入咖啡液中,由於以煮咖啡的時間最長、溫度最高,所以溶解出的丙烯醯胺含量也最多。而義式濃縮咖啡的萃取時間短,完整的萃取約為25-30秒,會使丙烯醯胺的溶解量減少。咖啡沖泡方式大致分為3種:

★「煮」:將咖啡粉置入滾水中沸騰,如:土耳其咖啡。

★「滴漏」:以熱水沖入咖啡粉,咖啡萃取液逐漸滴下,例如:手沖。

★「壓力」:利用壓力強迫液體流過咖啡粉餅,例如:義式濃縮咖啡。

國內食藥署表示,台灣建議,每1公斤的咖啡丙烯醯胺的含量應低於450ppb。除了安全攝取量之外,其實,在許多食品中也暗藏丙烯醯胺,根據歐盟與美國對於食品中丙烯醯胺含量的研究中,含量排名第一的食品是薯片,其次是烘焙咖啡。香港食品安全中心研究發現,蔬菜也會炒出丙烯醯胺,例如,櫛瓜、蒜頭、洋蔥是含量最高的前3名。但是,在台灣相關研究認為,咖啡排名在薯片、黑糖、油條與餅乾之後,數值也遠低於歐美的研究數據。

雖然,咖啡在烘焙過程中會產生丙烯醯胺,但依照我們飲用的習慣與攝取量,並不會帶來健康的危害,再加上咖啡有許多的植化素,尤其是淺焙咖啡,所以咖啡依然是個很健康的飲品,所以不需要過度擔心!

文/黃曼瑩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華人健康網(原標題:喝咖啡會致癌?營養師:選對咖啡豆、少「煮」咖啡,安啦!)
責任編輯/潘渝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