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丟掉的塑膠最後還是會回到你的身體裡!知名Youtuber參觀回收場,才知道一切終有報應!

2018-11-24 13:44

? 人氣

有一回,台中大豐環保廠邀請號召淨灘的一些團體單位3去台中的塑膠回收處理廠參觀,我跟 RE-THINK 創辦人黃之揚一塊兒去。在廠區裡,我除了拍攝與參觀,也親自參與回收流程作業體驗,光是清洗一個小小養樂多瓶就要花掉一分鐘,洗乾淨後才能放進攪拌機打碎,碎片加熱後變成熱熔膠,再進行冷卻切割,成為再生塑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林冠廷不僅計算自己一週製造的垃圾,更親自到垃圾回收場參觀垃圾處理過程。(圖/截自台客劇場YouTube)
林冠廷不僅計算自己一週製造的垃圾,更親自到垃圾回收場參觀垃圾處理過程。(圖/截自台客劇場YouTube)

因此,塑膠回收講起來容易,但過程耗時耗力,不僅要先區分不同種類的塑膠,也要區分顏色,處理回收的時間遠遠超過製造塑膠的時間,如果不是政府補助,大概沒什麼業者願意處理。

塑膠回收尚且如此,處理海廢就更棘手。首先要把沙清洗乾淨,然後區分國內還是國外製造,因為政府不補助國外瓶罐,這些過程都要人工一一親自處理。

我想,如果每一位消費者都可以來體驗回收過程,應該就會更加審慎使用塑膠製品,而不是把容易取得的寶特瓶、塑膠罐買來以後又很快丟棄。

台中這座回收廠共有兩萬多個塑膠磚塊,每一個五百公斤,量很多,但同一時間,全台丟棄的塑膠罐更多,甚至是回收廠好幾倍的量,看到現實面,頓時會讓人覺得環保好像是不可能的任務,非常無力!

當天參觀的團體有 zero zero、RE-THINK 重新思考、景澤創意 Vision Union、寶島淨鄉團、in Blooom 印花樂、O2 Lab 海漂實驗室—澎湖菓葉。

每一塊垃圾方塊都可達500公斤重,但這些只是每天垃圾製造量的冰山一角。(圖/截自台客劇場YouTube)
每一塊垃圾方塊都可達500公斤重,但這些只是每天垃圾製造量的冰山一角。(圖/截自台客劇場YouTube)

減塑,就從生活開始實踐起!

然而,我們當然不能因為無力就不採取行動。

實踐一:自己帶水壺水杯

前面的章節我有提到自己一週累積的垃圾量實驗4,千萬別小看隨身帶環保杯的力量,試想一下,夏天很熱,早餐一杯奶茶或咖啡,餐間要一瓶礦泉水,午餐過後再來一杯咖啡或者手搖茶,晚上運動還要喝個舒跑或者冰的礦泉水,這樣算算有幾瓶?

如果我們都能隨身攜帶水壺,每個人一天減少的量,就很驚人,餐具也是同樣的道理。

實踐二:減少購買包裝的食物

買食物時,盡量選擇沒有塑膠袋包裝的或者少買切好盒裝的,例如,有些西瓜會切半後用保鮮膜封包,或是有些水果會切好裝在塑膠盒裡,看起來很爽口沒錯,但是一吃完,就是一堆塑膠垃圾。

實踐三:堆沙城堡

因為我有小孩,所以當我開始意識到塑膠問題時,孩子的玩具間是最怵目驚心的,當然如果你沒有孩子,我想多少都有過買玩具送人的經驗。

買玩具背後可以有很多層面思考。

首先,買玩具是為了什麼?如果是為了讓孩子開心,那麼方法有很多,從日常生活裡可以找到很多新樂趣,洗澡、玩水、做家事,都可以有無限變化與玩法。

如果是為了刺激孩子思考,那就要考慮那種不是一次性的玩具,比方可以重複拆卸的積木樂高就比一次組裝完畢的模型好。現在有些玩具可以租借使用,也是一個不錯的管道,至少不用花太多錢買回許多以後很有可能棄置一旁的玩具。

其次,我始終相信在自然環境裡的接觸會比人工環境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圓神出版社《台客劇場的人生實驗室》(原標題:多國聯軍的「塑膠海洋」)

責任編輯/陳秉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