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撿到便宜,卻落入廠商圈套!商家會使用「誘餌選項」,引導你買特定商品

2024-05-22 10:40

? 人氣

商家會使用「誘餌選項」,引導你買特定商品。(示意圖/AP)

商家會使用「誘餌選項」,引導你買特定商品。(示意圖/AP)

「吸引力效應」(attraction effect)是指廠商所採取的一種誘餌手法,目的是在現有的兩個各有千秋的選項中導入第三個吸引力較小的選項,來影響消費者從原來兩個選項的其中之一作選擇。「誘餌選項」(decoy option)是故意設計加入選擇集合之中,目的是使原始選項其中之一相比之下顯得更具優勢。此種效應常被應用於定價策略和產品綑綁(product bundling)的手法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吸引力效應的定義與研究

「吸引力效應」是一種常見的認知偏誤,在影響消費者決策方面發揮著極重要的作用。此種偏見會影響消費者如何評估和選擇不同的選項、產品或品牌。了解這些影響可以幫助行銷人員和廠商設計出更有效的行銷策略,並提高消費者滿意度。

「吸引力效應」是 1981 年由喬爾.胡伯(Joel Huber)、約翰.佩恩(John Payne)和克里斯多福.普多(Christopher 
Puto)三位美國學者率先提出,後來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伊特瑪.賽門森(Itamar Simonson)透過一系列的研究加以發揚光大。

「吸引力效應」也稱為「不對稱支配效應」(asymmetric dominance effect),意指原本人們要在兩個選項中作出選擇,而消費者對其中某一個選項的偏好,會因第三種不太有吸引力的選項加入而增加。「吸引力效應」會導致消費者認為與「支配選項」(或稱為「誘餌選項」)相較之下,原本兩個選項其中之一顯得更棒或更有價值,因為誘餌選項的客觀條件通常會被蓄意設計地較為遜色。

延伸閱讀:為何有些廣告特別「洗腦」?商家用這兩個心理學技巧,讓你從錢包掏錢買單

為了說明「吸引力效應」,請想像下列這個場景:

每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節又到了,你想為自己家裡添購一台渴望已久的水波爐,在經過仔細篩選後,你正在考慮從兩個不同品牌的水波爐之間進行選擇:品牌 A(容量 26L,可裝得下兩層烤架,售價 5,999 元)與品牌 B(容量 32L,可裝得下三層烤架,售價 8,999 元)。除了容量導致的烤架層數不同以外,這兩個品牌的水波爐無論在品質、功能、外型設計感等所有其他條件上都不分軒輊。此時你會選擇哪個品牌?

在此種情況下,你的選擇不外乎是考慮容量和價格之間的折衷(trade-off)。如果你對容量賦予較高的決策權重的話,那麼無疑地品牌 B 是最優的選擇。相反地,如果你比較不在乎烤架數量,而是在乎商品總價的話,品牌 A 當然會是不二選擇。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