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很危險,絕對不要碰?房貸本身就是種高槓桿,但它比股票安全得多

2024-05-13 09:40

? 人氣

房貸本身就是種高槓桿,但它比股票安全。(資料照/洪煜勛攝)

房貸本身就是種高槓桿,但它比股票安全。(資料照/洪煜勛攝)

之前有一位朋友與我聊起家人做股票的事,說他的舅舅買股票賠錢了,被迫要賣掉他外公先前給他的一棟房子。外公很疑惑地問:「跌了不就是一百塊剩三十,再怎麼樣,股票也都還在吧?怎麼會需要賣房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時朋友年紀小,也不太懂那是怎麼回事。現在,只要稍對股票市場有一點涉獵的人都應該知道,這就叫「融資」,也就是「借錢買股票」的意思。借錢買股票的行為是一種「槓桿」。阿基米德(Archimedes)說:「給我一根夠長的槓桿,和一個支點,我就可以搬動地球。」這就是槓桿的力量,讓人們能用小資金撬動大利潤。

然而,做槓桿怎麼聽都是一個高風險的舉動,這真的是事實嗎?在金融工具中,如何用好槓桿呢?

什麼是槓桿?

以白話來解釋,槓桿就是「借錢」來進行各種投資和操作的行為,或是投資「自帶槓桿」的金融商品。

為什麼要借錢投資呢?簡而言之,這麼做可以放大你的投資效益。

以台股上市股票的融資為例,假設你有1萬元,買了一檔10元的股票,它漲到了11塊錢,於是你賺了1,000元,獲利是10%。但如果這1萬元透過融資,總共可以購買2.5張股票(目前上市股票的融資額度是60%,自備是40%),同樣漲到了11元。這時候你的股票價值是2萬7500元,假設利息與手續費是100元,你還淨賺2,400元。相當於你賺了24%,收益立刻放大了2.4倍。

自帶槓桿的產品包含期貨、選擇權等,以台灣加權股價指數為標的的期貨(簡稱「台指期」),其槓桿倍數大約是20至22倍(以指數1萬8000點為例,每點的價值是200,合約價值原始保證金為16萬7000,合約價值約為保證金的21倍)選擇權的倍數則更高。

當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槓桿可以讓人賺錢更快,但虧起來也可以讓人虧到一毛不剩。比如以1萬元買了一檔10元的股票,跌了30%,你還剩7,000元,雖然心疼,但不至於傷筋斷骨;但如果以1萬元透過融資買了2.5張股票,10塊錢的股票跌30%,把融資還掉後,1萬元本錢就只剩下2,500元,相當於賠了75%。再多跌一點,就要把全部的本金都給輸掉了。

延伸閱讀:把錢存銀行,怎樣做能領到最多利息?如果不急著領,「整存整付」的回報最多

巴菲特也玩槓桿?

股神巴菲特是怎麼看待槓桿的呢?他在各種場合反反覆覆地強調「不要碰槓桿」,聽起來相當符合股神的風格,是吧?然而在股神一生的投資生涯當中,他本人就是槓桿投資最大的受益者。

我並不是說股神表裡不一,這其實與他投資的行業特性有關,那就是保險業。在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旗下,保險業一直是最重要的投資項目。長期以來,巴菲特一直擁有6至10家不等的保險公司,涵蓋產險、壽險、健康險和再保險等保險業務。而保險業最大的特點是會產生大量的浮存金(float),也就是保戶向保險公司所繳交的保費。客戶投保的時候,都是先向保險公司繳交保險費,理賠往往是很久以後的事,有時候投保了幾十年間都沒有用到任何理賠。針對手上源源不絕的現金,保險公司一般的做法是預留一部分近期可能支出的保險理賠金額,剩下的就可以進行投資,而投資收益就屬於保險公司的獲利。

換句話說,只要保險公司的業務一直非常穩健,一直有很長期、穩定的客戶和新的保費收入的話,現金流是源源不絕的。巴菲特也說過:「用保險公司的浮存金投資就像你從銀行貸款,不過不需要支付利息,銀行反而還要向你支付利息。有比這更好的盈利模式嗎?」拿保險公司的錢做投資,這就是巴菲特的槓桿。如果仔細算帳的話,巴菲特的槓桿大約是1.5倍上下。這個槓桿倍數大概和用融資買上市公司股票的倍數差不多。

槓桿的成本不但非常低,而且時間可以非常長。市場上有很多人想要複製巴菲特的投資操作,但其實光在槓桿這一關卡,你就知道股神是無法複製的。

房貸也是一種槓桿

即便無法複製巴菲特投資,但很多人在不自覺中,就已經在日常當中使用金融槓桿。舉例來說,貸款買房子就是一個常見的槓桿操作。假設買房子可以從銀行貸款房價的八成,那只需要準備100萬元,就可以買一間500萬元的房子。

當然,你也可以等自己慢慢存滿夠幾百萬元之後,再來買房子,但這會面臨兩個問題,一是當你存到這筆錢的時候,原本價值如此的房子可能已經漲價了;二是「你需要一個地方住」,這種需求不可能持續等你存到足夠錢才實踐。用一部分的自備款買房,並在未來支付房貸,就是一種財務槓桿。這讓你可以住上原本負擔不起的房子。

槓桿除了可以讓你提早買到想買的房子以外,也是投資房地產的報酬率驚人的主因。舉例來說,房價上漲了10%,即從500萬變成550萬。如果不使用槓桿,你的獲利就是10%。但如果是貸款買房,使用了槓桿之後,100萬本金增加了50萬元的價值,投資報酬率等於50%。換句話說,房地產是一個5倍的財務槓桿。

相較於股票融資的1.5倍,不知道你會不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這麼多人敢在房地產上用這麼高槓桿的操作?其中的原因,還是在於房價的波動幅度遠遠小於股票。房地產投資客若遭遇需要斷頭殺出的情況,通常是因為他將房子一貸再貸,把槓桿倍數拉得更高的結果。

除了貸款買房的槓桿,購買定期壽險也是一個具備槓桿效果的理財策略。這裡所說的定期壽險,指的就是保障一定期限,在保險期間身故或全殘將獲得理賠的保險商品。定期壽險就是一種低保費、高保障的保險槓桿。

舉例來說,35歲的女性,總繳保費26萬,就能取得20年期的定期壽險保額500萬,幾乎等於所繳保費的19倍。同年紀的男性,也有10倍左右的效果。因此,家庭責任重大而預算有限的青壯族群,便可以利用這類型的保險產品來建構家庭的防護傘。

有趣的是,定期壽險在國內的投保率低得可憐,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一般人購買保險喜歡「有去有還」。定期壽險在保險期間結束後,是無法返還任何保費的,錢就是花在過去這20年的保障上。許多人因想要追求還本,繳了高額的保險費,卻沒買到多少保障。這是我們可以思考的地方。

總而言之,槓桿並非是該避之唯恐不及的毒藥,而是我們該熟悉的操作工具,槓桿是放大投資收益率的一種方式,它本身並沒有錯。適度的槓桿對投資人有好處,但過度使用槓桿恐會導致災禍。不妨想想槓桿的英文「Leverage」正好與酒「Liquor」類似,同樣是「小酌怡情,大飲傷身」。

請記得,槓桿是一把雙面刃,在投資人所期望的上升軌道中能放大投資收益,但在下跌過程中也會放大損失,帶來致命的打擊。因此,以高槓桿經營的公司、家庭或者個人就如同脆弱易碎的玻璃瓶,千萬要「小心輕放」!

作者介紹:楊比爾(楊書銘)

Podcast「比爾的財經廚房」主持人,投入金融業二十年,是銀行理專、投資者們的金融教練,培訓超過十三萬人次。事業遍及證券、銀行、保險業,熟稔Old Money的歷史與體質;隨著加密貨幣興起,意識到New Money的可能性,著有《股市投資王》、《錢進加密貨幣》等書。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遠流《現在開始就有錢:改變一生的50個理財法則,教你利用時間複利,站上致富起跑點》

責任編輯/郭家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