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日本吉祥物,背後是暗潮洶湧的地方較勁

2015-05-30 16:00

? 人氣

從具有地方特色的吉祥物,一窺日本的屬地主義。(圖/取自臉書)

從具有地方特色的吉祥物,一窺日本的屬地主義。(圖/取自臉書)

相信各位讀者對於日本的地方吉祥物並不陌生,如最近爆紅的熊本縣くまモン(KUMAMON),以及千葉縣船橋市的業餘吉祥物船梨精(ふなしFUNASHI)等等,而各地方縣市也幾乎都擁有自己專屬的吉祥物,形成一股特殊的風潮,在可愛而特殊設計下誕生的吉祥物,結合了地方特色、物產、名勝等元素,為地方拓展知名度貢獻不小。在此,本文以吉祥物為引子來探討較為有趣的日本傳統信仰文化,在日本列島狹長寬闊的領土中,地方從歷史上衍生出的在地認同、歸屬濃厚的屬地主義,以及八百萬神(やおよろず)信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Wiennat_Mongkulmann@flickr)
日本有許多有名的吉祥物,如近期頗受歡迎的熊本熊。(圖/Wiennat_Mongkulmann@flickr)

源自上古的八百萬神信仰

日本的神道,是在傳統的生活中所蘊育而生的信仰。在從前的採集魚獵及農耕社會,人類是在大自然的恩惠中生存。而大自然的力量並非只有帶給萬物生存,同時也帶來災害的威脅與死亡,因此過去的人們總將各種自然的現象,當作是天上神明的不同行動而造成的。另外,在實際感受到人類種族於自然界中得以延續,以及對生命的尊重,日本人也認為這是神明,賜予天地萬物生命之力。古代的大和民族也相信,在清澈的溪流,蓊鬱的高山,岩石或花草樹木中都有神靈的存在,這就是所謂的「八百萬神道信仰」。

而為了表示對自然神靈的崇敬,便在各處舉行了祭祀活動,因此就在祭祀地點搭起了建築,也就是神社的起源。就在此時,在日本各地產神的神靈信仰,經由大和朝廷政權的統一,形成了完整的雛形。爾後在西元6世紀時,當佛教及漢字自中國傳來時,為了區別,便將日本故有的信仰稱之為神道。也可以說,日本神話是日本人對自然界、人類世界的種種現象以及大和王權的起源的神格化,其起源可追溯到繩文時代。後來由於中國文字的傳入,各氏族便藉由漢字,將神話、傳說等故事記載下來。

在神道中的諸神,包含了山神、海神和風神等掌管各種自然現象的神祉,以及掌管食衣住行等行業的神,由於數量龐大故以八百萬神明代稱。另外,為了國家及社稷奉獻的偉人,以及守護子孫的祖靈也被尊為神靈奉祀。早在奈良時代的古書《古事記》及《日本書紀》中,也記錄許多神靈的故事及系譜。

日本神話是日本人對自然界、人類世界的種種現象以及大和王權的起源的神格化,其起源可追溯到繩文時代。後來由於中國文字的傳入,各氏族便藉由漢字,將神話、傳說等故事記載下來。至公元8世紀,由於已確立了律令國家的基礎,日本天皇遂下令編纂《古事記》(西元712年成書)、《日本書紀》(西元720年成書)等書籍,以統合各氏族的神話、傳說。這些神話反映了當時日本人的生活,和他們的宇宙觀、生死觀、宗教觀等的多種思維方式。大多數學者認為日本神話的文書系統以及組織形式都深受中國和印度的影響,這與中國的儒教與印度的佛教傳入有關,另外,統治階級選擇將中國的道教思想及印度的佛教融和進日本的神話中是出於政治利益考慮。佛教傳入日本後,一部分皈依佛教的大臣與堅守傳統神道的大臣以各自的信仰為幌子作權力的爭鬥。

在地認同與屬地主義

(圖/Stuart_Rankin@flickr)
南北狹長的地理條件,使日本各地自成獨立的行政單位。(圖/Stuart_Rankin@flickr)

日本由於地理條件南北狹長、幅員遼闊,各地方之間的交通往來及資訊流通不便,地方便形成獨立的行政自治單位。自奈良時代至平安時代,在中央政府、朝廷的治理下,各地由有力量的豪族形成地方的統治階層。武士時代來臨後,源賴朝成立鐮倉幕府,採取封建的方式,分封氏家人至各地,並賜與名田,這些封建領主也就是所謂的大名。到了室町木府末期的安土桃山時代發生應仁之亂後,大名便成為歷史舞台的主角,替戰國時代揭開了序幕。

自奈良時代起至明治時期止,日本所推行的行政制度為「令制國」(りょうせいこく)制度,將全國分成「五畿七道」和大大小小不同的「國」[註1],而各國又以中國地方行政制度的「州」簡稱之,為「日本六十余州」,並維持了1200多年之久。明治維新後,新政府推行廢藩制縣,廢除封建制度推行新的行政區劃制度,設置道府縣管理。雖然如此,但民間至今因襲過去的習慣,各地仍保留舊有的地名。如東京都的所在地,過去是隸屬東海道的武藏國,九州的鹿兒島縣,舊名為西海道薩摩國。

在江戶幕府時期日本進入鎖國時代,幕府對於人民的居住遷徙嚴格管制,只有少部分的行商及特殊階級能在國內自由來往,因此有一說認為,人民對於地方上有難以分割的情感,屬地主義因而影響後世的日本社會。如今日本社會仍有相當濃厚的在地認同感,初次見面或者自我介紹時往往會詢問對方的出身地,以此建立關係。又例如日本的職業運動,不管是職棒聯盟或是足球J聯盟,各球團往往會依母企業的歷史沿革或地方連結,選擇一塊根據地長久耕耘,在屬地主義影響下,各地方球迷大多都選擇支持當地的球隊,如大阪地區的阪神虎,東北的樂天金鷹及札幌的日本火腿鬥士等等。

承襲傳統信仰及屬地主義的吉祥物

(圖/Ann_Lee@flickr)
神道所持的理念代表著守護自然,與自然共生,並藉由祭典調和社會的和諧,促進人民的團結。(圖/Ann_Lee@flickr)

日本民眾一般也都對自己的出身地擁有相當的歸屬感,除了各地都有獨特的方言,與東京標準音不同之外,都道府縣在地理和風俗習慣上的獨特性與多樣性,也培養出截然不同的縣民性格。例如大阪人喜歡便宜的商品,而鄰近的京都人對他人不吐真心話,秋田人愛慕虛榮等等。另外,同一縣內的不同地區,人民性格也不太相同,如靜岡縣駿河地區(駿府)的人不喜作繁瑣的事情,西部的濱松地區(遠州)則富有挑戰精神,日文有句話說:「遠州強盗・伊豆詐欺・駿河乞食」,指在捉襟見肘時,遠州人會去搶劫、伊豆人會去行騙,但駿河人會去乞討。種種許多有趣的縣民性格,雖然有待查證,但也形成了電視節目及人們茶餘飯後的話題。

另外,許多縣之間也存在世仇或是互相較勁的競爭關係,如東京與大阪,原因來自於戰國時代末期的關原會戰,東西軍各自的大本營分別為德川家的江戶和豐臣家的大阪,到了現代東京人認為大阪人無理、喧嘩,大阪人認為東京自大、冷淡等,又如過去身為會津藩的福島縣,在幕末時期的戊辰戰爭與長州藩(現山口縣)交惡,導致現在福島人與山口人互不順眼。

根據日本不動產業者athome在全國的調查,詢問當地民眾認為你所住的都道府縣的對手是哪個縣市,引起競爭的原因相當有趣。如千葉縣與埼玉県的理由是爭奪東京都之後首都圈的排名順序,茨城縣和栃木縣則是爭奪北關東地區的代表縣市,山梨跟靜岡則是搶著當富士山的代言人等等。

現代日本的行政區劃,基本上分為都道府縣等一級行政單位,其下再細分為各個市町郡村等等,而近年來為了推動地方再生,以及促進觀光等目的之下,各地便紛紛推出了所屬的代言人,也就是地方吉祥物(ゆるキャラ),並且每年都會定期舉辦全國性的地方吉祥物選拔大賽,總計約有1千多名以上正式及非正式的吉祥物參賽。

在八百萬神明的神道信仰背景下,許多地方吉祥物也就油然而生。他們多是地方政府委託漫畫家或設計師創作,在設計當時就參考當地特色,或是許多守護神或歷史人物的概念而創作,例如靜岡縣濱松市,由於是德川家康年少時曾居住出世之地,濱松市的吉祥物便選出了家康君作為代表。茨城縣代表則是著名的歷史人物水戶黃門。

據日本神社本廳表示,神道原本所抱持的理念,是日本人自古代培育而出的智慧與價值觀中所蘊育而生,代表著守護自然,與自然共生,並藉由祭典調和社會的和諧,促進人民的團結。

在融合屬地主義以及多神信仰的日本文化下,這些吉祥物們代表的是當地的地方精神,以及愛鄉愛土的情懷。筆者認為,在欣賞這些可愛吉祥物的同時,一方面不可忽視其帶來的經濟效益。另外,根據日本銀行的統計,熊本縣因為吉祥物KUMAMON的爆紅,2011年至2013年的經濟利益高達1244億日圓,廣告效果達到90億日圓以上。

筆者的友人,為日本的一個民間團體「台灣應援會」(台湾を応援する会)的工作人員,該組織為了推動台日交流,打造出了可愛的吉祥物「台灣達」(タイワンダー),出現在各個台日交流的活動場合,也為台灣提高能見度、邀請日本朋友來台觀光而努力。或許,台灣也應該學習日本,推出各縣市的代表吉祥物,在增進觀光產業的同時也能向外發聲。除了拓展國際空間,也能趁勢推動台灣的文化軟實力。

[註1]五畿七道為,畿內五國及東海道、東山道、北陸道、山陰道、山陽道、南海道、及西海道。北海道則是在幕末戊辰戰爭後設立。

文/ 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作者 鄒宗佑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