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芋片為何要做成彎的「馬鞍形」、讓人無法一口吃完?原來背後設計理念超心機

2024-03-03 11:00

? 人氣

洋芋片是眾多用馬鈴薯製作的零食當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但你不知道的是,其實連形狀、厚度、大小等設計都藏有玄機。(示意圖/取自photo-ac)

洋芋片是眾多用馬鈴薯製作的零食當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但你不知道的是,其實連形狀、厚度、大小等設計都藏有玄機。(示意圖/取自photo-ac)

編按:洋芋片吃起來香脆唰嘴,是受到許多人喜愛的零食,但你有想過洋芋片是如何被發明的嗎?其實連形狀、厚度、大小等細節都藏有玄機,難怪讓人一口接著一口停不下來。

零食界的代表──洋芋片 

從厚度與聲音來享受的零食

1853年,美國

喬治·克魯姆(George Crum,1824~1914)

零食種類繁多,但最主要的材料為麵粉、玉米、馬鈴薯。三大零食材料在市場上旗鼓相當,展開口味較勁。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用馬鈴薯製作的零食中,最具代表性的產品是洋芋片。洋芋片一詞中的「洋芋」,指的正是馬鈴薯。洋芋片不一定都是將生馬鈴薯切片製成,作法可分為生馬鈴薯切片後油炸,或者是將馬鈴薯粉中摻入其他成分後成洋芋片的形狀,然後再油炸或烘烤。

馬鈴薯是任何地方都能生長、易種植的糧食

馬鈴薯的原產地是南美安第斯山脈。印加文明自古種植馬鈴薯。16世紀西班牙探險家將馬鈴薯傳播到歐洲。一開始,馬鈴薯未被廣泛接受。由於外觀怪異,還被稱為「惡魔植物」,也有吃下去會得病的奇怪傳聞,當時用作餵養家畜或奴隸吃的食物。

後來,由於馬鈴薯在任何地方都長得好、易種植,糧食價值高的事實傳開後,不僅成為主食,甚至成為救荒作物(歉收荒年來臨時,可以替代主食的農作物, 有馬鈴薯和蕎麥等)。電影《絕地救援( The Martian)》中講述漂流到火星上的太空人故事,其中就出現用火星土壤種植馬鈴薯的劇情,象徵性地顯示馬鈴薯在任何地方都能順利生長的事實。

洋芋片的由來

洋芋片的由來有多種說法,以喬治·克魯姆的故事最為著名。非洲裔美國廚師克魯姆曾在美國紐約餐廳工作,1853年的某一天,一名客人抱怨他做的炸薯條。當時馬鈴薯經厚切油炸,再用叉子吃,客人生氣說炸薯條太厚,沒有熟透。後來又將馬鈴薯切得較薄,但客人還是說太厚,拒絕了數次。

喬治·克魯姆怒火中燒,為了氣客人,他故意將馬鈴薯切得非常薄再油炸,讓客人用叉子不方便吃,還撒了很多鹽。原以為客人會生氣,但客人用手拿起來吃,反而說很美味想再吃更多。喬治·克魯姆看到客人的反應後,決定繼續製作這道菜,開發出名為「馬鈴薯脆餅」的品項。後來,馬鈴薯脆餅按地方名,取名為「薩拉托加洋芋片(Saratoga chips)」,成為著名特產。1895年,克利夫蘭成立生產洋芋片的工廠。從此以後,洋芋片不僅傳遍美國,也成為全世界大受歡迎的人氣食品。

洋芋片不是一口大小的理由

吃洋芋片時有喀滋喀滋的脆裂聲感覺更好吃。酥脆的聲音能表現出洋芋片並非潮濕狀態,若是將洋芋片一次放入口中就聽不到這樣的聲音了。為了讓吃的時候能至少用牙齒咬斷一次,才會製作成較大的片狀。

對鹹味的反抗

2014年,韓國掀起蜂蜜奶油洋芋片熱潮。蜂蜜奶油洋芋片是用散發甜味的蜂蜜和香濃奶油取代鹹味的鹽,做出了以往對「洋芋片=鹹味」印象相反的新嘗試。

決定洋芋片美味的厚度是1.2 至1.4 公釐左右

生馬鈴薯成分中水分占80%左右。馬鈴薯切好油炸的話,水分會幾乎消失,而油填滿一半左右,油分進入能讓洋芋片更好吃。根據馬鈴薯的切片厚度,水分和油的量也有所不同。切得太薄油會過多,太厚則會殘留水分,口感不佳。最能發揮洋芋片口感與美味的適當厚度是1.2至1.4公釐左右。

作者介紹|林有信

大學主修機械工程。長期在汽車專業雜誌《Car Vision》、《汽車趨勢(Motor Trend)》和《極速誌(Top Gear)》擔任記者。曾擔任介紹汽車等移動工具的MOOK誌《Mobilistar》、英國超跑專業雜誌《evo》韓國版、BBC旗下世界頂尖汽車專業雜誌《極速誌(Top Gear)》韓國版主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台灣東販《圖解100個改變世界的關鍵發明:顯微鏡、罐頭、疫苗……見證那些顛覆人類生活的創意奇想》(原標題:洋芋片 potato chips)

責任編輯/蔡惠芯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